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泾县新闻 > 正文

他虔诚地端着竹帘子,在白浆水里轻轻一捞、再捞,帘子上立即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白色。想到这层白色的浆水,晒干后就是一张能演绎万般风情的宣纸,年轻的小伙子心中充满了无

来源:宣城日报 2017-05-03 06:01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二版)

昏暗的灯光下,学着厂里师傅们的样子,他虔诚地端着竹帘子,在白浆水里轻轻一捞、再捞,帘子上立即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白色。想到这层白色的浆水,晒干后就是一张能演绎万般风情的宣纸,年轻的小伙子心中充满了无尽希冀。

但偷偷摸摸地学、没日没夜地练,却并没能给这个勤奋的小伙子相应的回报。当时他捞出的纸,连自己的舅舅都看不过眼,只给了一句评语:“这些纸破绽多,不合格。”

真 心

有的人学一辈子捞纸都可能学不会,虽然明知捞纸这个活儿不是人人都干得了。但听到舅舅的评价,踌躇满志的周东红立马成了个“霜打了”似的茄子。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不起失败。”为了学好本领,打好基础,一天夜里他找到了小岭宣纸厂里的捞纸“大师傅”曹三平。曹三平看着年轻的他,立下规矩:每天的练手时间不能低于8个小时。其余时间,宣纸每个步骤都要熟悉。

得到了师父的指点,周东红对捞纸更为着迷,当徒弟的6个月时间里他从未回过一次家,除了睡觉之外,几乎所有时间他都和纸槽为伴,以捞纸度日。

凌晨4点,他和师父双手托住竹帘,以约30度斜角插入水中十厘米左右,稍停顿一下又麻利地从水中抽出。他手腕一抖,竹帘子上沾了一层白色的纸浆。随后,师徒二人跨步转身,熟练地将竹帘倒扣在池边的一个石板上,一张纸最重要的步骤就算完成了。

看似简单的动作,没有上十年的功力,很难拿捏准。

一捞一提间,最考验操作者的手感,一张纸的厚薄和均匀,全看技术,竹帘伸得过深,上面的纸浆就太多,捞出的纸张就厚,入水太浅纸张又太薄。“捞纸”时用力不匀,竹帘上沾的纸浆就不均匀,捞出的纸会厚薄不均。

这个过程需要操作者的眼睛、双手、心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达到高度的默契,“捞纸”才能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时间一天天过去,曹三平在一次查看徒弟的捞纸质量后,嘴里吐出两个字“成了”。

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周东红“一蹦三尺高”,在他的想法里小岭宣纸厂固然是自己成长之初的地方,但安徽泾县宣纸厂(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才是造纸工匠们的“朝圣”之所。为了实现当初心中的“造纸梦”,他拜别恩师,又独身一人踏上了去泾县宣纸厂的征途。

刚来到泾县宣纸厂,他收到了每天捞800张的任务。“想要熟能生巧,必须自我加压。”有着执着拼劲的他,要求自身每天再多捞工作量的50%。于是1985年开始,周东红每天凌晨1点就起床,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

“有时候实在醒不来。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多设几个闹钟就好了嘛。从夜晚12点起,每10分钟闹钟就要响一次。”回忆当年,他伸出8个手指说,当年光闹钟就买了不下8个。

匠 心

“连做梦都是在捞纸。”

周东红的这话可不假,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宣纸高达100多种。要想掌握这100多种宣纸制作的技术要领,就要熟悉100多种水浆动态,练就100多种分寸得当的手感,体味100多种细微差别……

捞纸工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站在捞纸槽外,不停地做重复性的肢体屈伸动作,类似的动作从早到晚,不得间断。因为,水槽中的纸浆不等人,“娇气”的纸浆错过最佳时间,便会沉淀、变质。

最苦的还不是身体关节的疼痛,到了夏天才是大伙最难耐的时候。温度高达40多℃的捞纸作坊中,没有任何空调设备,双手浸泡在混合野猕猴桃汁液的纸浆中,手部霉烂成了夏天的“主旋律”。

“每年从6月份到9月份,老周的手没一块好皮。”周东红的妻子张晓霞说,自己丈夫的手从指间一直烂到手腕,最严重甚至能看到红兮兮肉中白骨。

“疼,钻心的疼!一天最少2管华佗膏。”周东红看着自己的手调侃道:再过2个月又到了腐烂的时候。每年这个季节,只要不捞纸,五个手指都得始终保持着张开的姿势,好让双手通风透气。

很多人眼里,过了夏天也许捞纸的工作环境会有点改善。“冬天他的手红肿成包子,还流脓。”张晓霞没好气地“抱怨”,就因为这双手,女儿从小到大我都不敢让他抱,生怕细菌传染给孩子。

“不管是烂手,还是冻疮手,都必须下水。”周东红斩钉截铁地说,遇到零下的糟糕天气,还必须先用锤子把纸槽中的冰块砸开再下手,为的就是不让捞纸手感“生疏。”

在周东红同事看来,“吃大苦、耐大劳”是大家的一致评价。

对捞纸工来说,纸张越薄越难、越大越难。公司里经常接到客户要求的“稀有品种”订单,这些活儿也都会交给他来做。“一种叫‘扎花\’的宣纸,湿纸的重量只有其他品种的一半,干纸也能算得上最薄。”他说,当时自己和搭档整天就“住”在车间。

“做‘扎花\’的时候,老周连续一周高烧不退。”妻子张晓霞回忆说,家里人都劝他回家休息,但是他一旦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上班的时候,除了一遍遍试验捞纸的力度、角度,他还亲自参与到纸浆浓度的调配中去。

“上班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全是纸,好不容易下班时间能抽空吊水退烧,竟然心里也还是那张纸。”张晓霞埋怨地介绍,当时的周东红一只手插着输液、另一只手捧着不知道哪里寻来的“典籍”翻看。周东红手中的“典籍”正是记录“扎花”历史、特点的书籍,想做出高质量的“扎花”,了解它的起源、琢磨它的精髓、参透它的制作技巧是基础。

看过的资料书堆出1米高,试过的方法不计其数,从天黑熬到天亮的日子数都数不清……终于一个夜晚,一张薄如蝉翼洁如雪的“扎花”在周东红的手中重现于世。

“身体发烧总有退烧的时候,不用心急。但‘扎花\’的研究却一天不能耽搁。”在周东红的眼里,复原“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守护中国的纸上情缘是只能赶,不能等的大急事。

潜 心

没有谁能随便成功,周东红也是一样,成为捞纸行业中的佼佼者,是他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他的同事戴胜说起搭档20年的时光,一直感叹:“老周骨子里就带着较真的‘劲儿\’。”而这种“劲儿”来自他工作的点点滴滴:捞纸工工作时的心情也会影响到捞纸的质量。周东红有他的诀窍,工作时手机、电话全部丢在一边,不接受任何的人的打扰;每捞一次之前,都会细心地用毛巾把手擦干,为了防止手上的水滴到纸上;每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凝聚着他这个手艺人对捞纸的虔诚,对造纸的专注……

如今潜心传承工匠精神的他,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在公司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试制的过程中,周东红每一次都不辱使命。他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为我国成功地发行宣纸材质邮票奠定了基础,填补了邮票史的一项空白。他为公司捞纸帘床以塑料替代芒杆寻找材料,并获成功;为捞纸机械划槽、纸药桶替换等技术革新献计献策,带头试制,为宣纸生产节约了人力物力。

宣纸是众所周知的“国宝”,为了延续这项民族精神的血脉,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以老带新的“蓝青工程”。周东红又一次打头阵揽责:“这是祖祖辈辈生活留下的智慧文化结晶,带徒弟,必须算我一份!”

捞纸难,当师父更难。由于徒弟动作不协调,不仅师父要费力,而且纸张的成品率会大幅度降低,每天浪费1-2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面对这种吃苦而费力的事,周东红总是笑嘻嘻接受,悉心教导。

“谁当年不是从学徒干起?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周东红甘当“园丁”,毫不保留地点拨,手把手地传承,苦口婆心地鼓励。一遍不会,就两遍。动作做不标准,他亲手握着学生的手,带着学生一起捞纸,找手感、寻经验。多年来,已经有20多名徒弟在他的口传心授下,一个个成长起来,成为捞纸车间的顶梁柱。

如今,公司又设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老师傅”周东红当仁不让地成为“宣纸纸帖压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小组组长,正带领小组继续攻克宣纸行业中险关、难关,创造新的“纸上奇迹”。

何谓工匠精神?周东红摇摇头笑着说,“工匠”两个字对自己来说其实还有点陌生,但自己只知道始终如一的专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自己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单纯。只想让更多人了解这门已经存在了千年的传统工艺,让宣纸这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编辑点评

周东红一直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人立于天地之间,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离不开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发展,反之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尽全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后,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先后参加各类捐款40余次,捐物30余次,总金额达到50000余元。

他以自己的忠诚对待宣纸事业,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人生梦想,以辉煌业绩续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新闻推荐

泾县新办企业 呈快速增长态势

泾县讯(特约记者蔡盛通讯员朱普仁)今年以来,泾县企业注册数量持续增长,其中一季度新设立企业130户,特别是3月份新办企业注册量达74户,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最大单月注册量。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该县企业...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精美汉服亮人眼2017-04-25 15:01
猜你喜欢:
评论:(他虔诚地端着竹帘子,在白浆水里轻轻一捞、再捞,帘子上立即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白色。想到这层白色的浆水,晒干后就是一张能演绎万般风情的宣纸,年轻的小伙子心中充满了无)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