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周东红,男,1967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职工。1986年2月进入公司捞纸车间工作至今。从1988年起获1次生产能手、15次先进生产者、3次文明标兵、3次优秀员工;2007年获宣城市第二届“杰出职工”荣誉,2009年荣获县级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省级劳动模范,201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10月荣获全国第十四届职业道德标兵,2016年荣获心动安徽最美人物、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最美职工。
安徽省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家中。
每天长达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让他很少有时间能回趟老家和亲人团聚。
端起饭碗,84岁的老母亲想说点什么,可看到他那双手,便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双手太粗糙了,手指因长期浸泡在纸浆中,整个手掌变成了蜡黄色,手心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手腕上还有腐烂后刚刚长出的一点新肉。
就是这双手,三十载与“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纸结缘,每年经他手捞出的纸超过30万张。就是这双手,在宣纸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试制上“耕耘”不止,开创了宣纸行业的一个又一个先例。
这双手的主人叫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捞纸工,人称“大国工匠”。
初 心
一槽纸浆,一张竹帘,两位手艺人共同抬起竹帘后,麻利地放入纸浆池中,左边抄一下、右边抄一下。抄在帘床上的纸浆取下来后,便是一张宣纸的雏形。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周东红介绍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
捞纸晒干后的“干纸”每张大约30克,每刀纸(100张)上下误差一般不超过50克。也就是说,做成的每张宣纸的重量误差不能超过1克。一般情况下,能做到七成合格率的,就能成为捞纸工,周东红却能将成功率做到99%以上。
周东红和他的搭档每天要重复这样的捞纸动作一千多次。他说:“大家都讲要感谢老天爷送我的这双捞纸手,但我却觉得也要感谢自己30年来不变的初心。”
1998年,18岁的他因好奇宣纸“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奥妙,便懵懂产生了“想学造纸技艺、传承古法制纸”的想法。但家人得知后,却极力反对,劝他说:“宣纸行业太吃苦,年轻人坚持不下来。”
但他却偏偏不信这个邪,撂下一句“学不成,我不回来见你们”的话后,头也不回地来到了自家舅舅的小岭宣纸厂作“学徒工”。当年的小岭宣纸厂因技术不外传,所以周东红这样的“学徒工”只能偷师学艺。
“当时有人在背后‘嘀咕\’,入门这么晚,还想当行业状元?”他回忆,做学徒的日子里,自己只能站在师傅旁记下捞纸的“口诀心法”,等工人们全去吃饭、下夜班的时候,自己才有机会能摸上心心念念的捞纸工具。(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泾县讯(特约记者蔡盛通讯员朱普仁)今年以来,泾县企业注册数量持续增长,其中一季度新设立企业130户,特别是3月份新办企业注册量达74户,创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最大单月注册量。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该县企业...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