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冬天总是特别冷,旌德县俞村镇杨墅村贫困户杨连生却早早地起了床,7点前,他已来到自己流转的12亩水塘,查看水塘是否有异常。
仔细查看完水塘的水量等情况后,他回到家快速地扒拉完饭,骑上电瓶车,赶往约40分钟车程的本村贫困户、也是养殖大户陈长红家打零工。
今年57岁的杨连生是2014年建档立卡户,家中只有他和腿有残疾的弟弟。多年来,他为了照顾弟弟,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几亩田,勉强维持生计。2014年杨连生整户被识别为贫困户后,他从心里感谢党的政策好。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杨连生就想自己发展产业,可因为没有资金和技术,他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现在有了扶贫小额信贷,不仅能贷到款,还不需要利息。”杨连生说,县镇的技术人员每月至少一次上门为他提供技术支持,自己心里乐开了花。
2017年3月,申请的4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一到位,杨连生立马开启了他的创业路,他流转了村民的12亩水田,改造为水塘,当年养鱼的纯利润就达到了近3万元。同年,他还和另外两位村民共同流转了15亩田地,种起了中药材前胡和覆盆子。
杨连生的生活越来越忙碌,他每天早上给鱼喂完食,就忙着自家的中药材和打零工。“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扩大养鱼和种植中药材的规模,积攒些钱,开一家油坊加工厂,聘请村里的贫困户和弟弟共同经营。”他说,这样一来,弟弟也能有自己的事业。
把自家的农活料理好后,杨连生来到陈长红的养殖基地继续忙活。他和陈长红虽然是一个村的,但村子居住比较分散,之前两个人互不相识,是扶贫工作让他们结缘。两人同一年建档立卡,都不甘贫穷,都有发家致富的决心。共同的目标,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也成了好帮手。
陈长红一家五口人,自己视力残疾,女儿肢体残疾。上有年迈的父亲,下有读小学的儿子。这个家庭风雨飘摇了多年,当扶贫的春风吹到旌德大地,他们看到了希望。
2014年,他依靠饲养的500只鸡开启了创业路,2015年,在扩大养鸡规模的同时,他又开始养牛。2016年,他成立了旌徽牧业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公司销售额达到近百万元,利润达20多万元。目前,公司养殖鸡4000多只,牛110多头,环江小香猪30多头。
短短四年,陈长红富起来了,但他没有忘记同伴,现在常年在他的养殖基地务工的同村贫困户就有5人,他把他们当亲人,工资也比其他地方开的略高一些,贫困户们也把陈长红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把牛养壮,鸡养好,猪养肥。
杨墅村共25户贫困户,54人,像陈长红、杨连生这样自立自强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赵新江就是其中之一。
他和他残疾的妻子,读高中的儿子相依为命,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为了能给妻子和儿子好的生活,他在看到陈长红发展养殖业发家致富后,也有了创业的想法。他特意跑到陈长红的养殖基地当学徒,学到技术后,2016年,他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开始养了4头牛,几百只鸡,当年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现在他的养殖场已经拥有十几头牛,上千只鸡和五百只鸭,日子越过越红火,贫困户再也不贫穷了。
赵新江感慨地说,扶贫路上,不仅有县镇村三级干部,还有我们贫困户互帮互助,这份温情,让自己有闯劲,更有干劲。
新闻推荐
古村雪景。朱学文摄水墨朱旺。井水不犯河水。古村民俗。特约记者江建兴摄位于旌德县东北部的蔡家桥镇,有着悠久的历史...
旌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旌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