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称“文艺战线上的一个老兵”,身影忙碌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活跃在乡村、社区的大舞台上。她不是声势显赫的大名人,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民星”……她,就是旌德县文化馆退休职工、县音乐舞蹈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惠英。
初识戏剧,崇德尚艺
陈惠英,194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姊妹3人中,爱听戏、能说会道的陈惠英似乎比弟弟妹妹更受人们的喜爱。趴在戏台听人家唱,看人家做,暗中学,天赋加上勤奋,不管京剧、越剧、黄梅戏唱段,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父母遂其心愿把她送进戏曲学校深造,1960年,陈惠英10多岁开始便在旌德县越剧团当了演员、导演。
从艺近60个春秋,她对戏曲艺术一往情深,戏曲在她人生经历中每个关键点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陈惠英精心编排人们生活题材的剧本,如小品《生男生女都一样》、《鱼刺》等,其中《鱼刺》在宣城市小品小戏调演中,荣获一等奖。
退休不退岗,陈惠英退休后更加忙碌。2013年开始,她到老年大学上戏曲课,因为上了年纪,严重的糖尿病使她每次用餐前都要注射“胰岛素”,病情加重后来又影响到视网膜,过度的劳累使双眼几乎失明,她从不抱怨也从不叫苦,自费到上海多次用激光做眼部手术,刚出院,她又回到熟悉的讲台上……
为了抢救性保护旌德县“哭嫁”非遗,2013年,陈惠英编导了“哭嫁”民俗节目在县灵芝文化旅游节上展演,演出在一个又湿又冷的天气里进行,陈惠英不仅当导演还充当剧务,事无巨细,桩桩件件安排妥当,她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其干劲和热情,完全不像一位70岁的老人。
志愿服务,情暖乡野
陈惠英坚持参加公益文化活动,每年“送文化下乡”从不缺席。哪里有需求,陈惠英拖着病体,从不拒绝。2017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这天,蔡家桥镇华川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喜庆威武的龙狮队在锣鼓喧天中闪亮登场,触动许多返乡成功人士的“乡愁”:这是他们记忆深处的“过大年”。而更让人们期待的,是陈惠英执导的这场“村晚”。除了吸收本土人才跳起欢天喜地的广场舞,陈惠英还精心策划了10余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而她本人即兴演唱京剧《红灯记》选段《浑身是胆雄赳赳》、《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将演出气氛推向高潮。外地观众慕名赶来争相观看几十年前大戏台上的“名角”,而舞龙狮这套技艺竟也是几十年前由陈惠英手把手教授的!许多老戏迷直到演出散场也久久不愿离开……
大爱无疆,把手相传
因为对事业的热爱,陈惠英结婚很晚,一直没有生育。除了参加公益活动,赈灾捐款,她将平日节省下来的钱捐助了多个贫困中小学生,其中有2位,陈惠英支持他们就学直到大学毕业。
作为一名戏剧导演、演员,陈惠英一直怀揣着戏曲振兴的“中国梦”。她对本地戏曲“活下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充满信心,对“戏曲进校园”工作充满希望,她不取分文,到梓阳学校、旌阳一小、新桥小学传授戏曲,每周12节课。当她疲惫不堪回到家中,老伴一边为她揉肩捶背,一边略有责怪道:“你这是何苦,一点不珍惜自己呀”。陈惠英说:“老王,我们再不教教下一代,恐怕地方戏以后要后继无人了哦……”
为了提高戏曲文艺欣赏水平和演艺水平,陈惠英又四处奔波在组建“旌德县戏迷票友联谊会”的途中。听说县文联举办戏迷演唱大赛,陈惠英积极组织老戏迷报名,还自己动手,为选手赶制演出服。选手看到陈导白天手把手教她们排戏,夜间还要在灯下穿针引线,又惭愧又感动。
新闻推荐
旌德讯(特约记者曹小兵)7月10日下午2点多,旌德县旌阳镇河西路上东门桥至中东门桥段一处河岸发生塌方,由于旌德县住建委早有防护措施,这处塌方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目前该路段已经对机动车封闭。70岁的俞...
旌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旌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