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老味道,历久弥新,温暖如初。
初秋的清晨凉意颇浓,但位于旌德县旌阳镇新桥社区新文科村的一个手工月饼作坊早已热气腾腾。
和面、揉面、配馅、扯皮、包馅料、按压成型……6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作坊“老板娘”汪爱香和工人们在传统的流水线配合得默契十足。
这是作坊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天渐渐亮了,小村庄也醒了。6点10分,第一炉鲜肉月饼出炉了,浓浓的饼香很快弥散开来,在小村庄的上空飘荡得很远很远……
传统手工月饼要想好吃,做起来可非常讲究。“面要不死板,馅要包得皮肉结合不露馅儿,芝麻要撒得均匀,火候要掌握的到位。”做了三十多年手工月饼的汪爱香说,这样烤制出来的月饼个个金黄饱满,尝起来甜而不腻,香脆有味。
炉火纯青的手艺源于多年来的历练,但说到底更要追溯到师傅的教学。“我这手艺可是祖传的呢。”汪爱香笑道。
今年53岁的孙鑫平是汪爱香的丈夫,也是这个手工月饼作坊的老师傅。19岁那年,高中毕业后的他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回到家乡务农。
“我的叔爷爷当时已经70多岁了,是个远近闻名的糕点师。”孙鑫平回忆说,母亲觉得自己心细谨慎,很适合做糕点,于是便把自己介绍给了他的叔爷爷。
没想到,叔爷爷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并愿意收他做关门弟子。“学个手艺就等于有了个饭碗,那时的想法就这么简单。”
跟着叔爷爷当学徒期间,孙鑫平遇见了21岁的汪爱香,并很快陷入了爱河。两年后,悟性颇高的孙鑫平出师后在镇上开办了一家食品厂,当了几年糕点师。
32岁那年,已经是村干部的孙鑫平把自己所有的手艺都教给了妻子,让妻子顶起作坊的大梁,自己则一心扑在了村里的大小事务上。
“虽然现在机器逐渐取代了人工,但我们作坊依然保持着人工和面、人工盘馅儿和使用模具成型的传统工序和工具。”汪爱香说,这恰恰是自家月饼受人喜欢的原因之一。“老手艺才能做出老味道。”汪爱香说,最主要的是自家作坊的月饼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让人吃着放心。
如今,每年中秋前的二十多天左右,汪爱香和工人们都会聚到一起,开始忙活起来。“中秋前后大概能做两三万块(月饼),基本上都能抢购一空。”汪爱香笑着说,冲着这份美味的口感和传统的手艺,很多人慕名而来,如今店里早已积累了不少老主顾。
夜幕降临,小山村又安静了起来。仔细聆听,孙家手工月饼作坊里,“砰砰”的揉面声又响了起来,声音里透着一股团圆的味道……
汪爱香和员工们展示刚出炉的月饼
和面
包馅
出炉
包装
新闻推荐
“十一”黄金周期间,宣城市各大景区迎来了客流高峰,文明旅游情况如何?记者走访发现“文明出行”、“文明餐桌”等文明理念渐渐深入人心,践行“文明”成了全民的自觉行动。10月1日中午,在敬亭山景区停...
旌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旌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