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再过几天就要过春节了,无论是在外漂泊的游子,还是扎根家乡的父老乡亲,每个人的心里都越来越满地装着过年的心情。
春节年年有,年年又不同。今年或许你会发现,回家的路更好走了,家里的房子更高更宽敞了,集市上买东西也更物美价廉了。更重要的是,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放慢前进的脚步,享受与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时光了。
新春走基层,一走就是好几个年头。今年,我们再出发,在寻常巷陌、田间地头或回家路上记录着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生活、劳作和奔波的身影,讲述他们的寻常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虽然连绵雨雪,眼看着春节即将来临,老方决定还是抓紧放塘。
老方叫方荣国,今年58岁,家住旌德县版书镇上东川村民组,离县城十多里地,离公路也有四里多路,要走一段羊肠小道才能到达。山村小得只有六户人家,坐落在山旮旯里,前后左右都是山。这些年,农村三分之二的人都出门打工了,东川村民组的人也不例外,六户人家平时见到的,基本上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连老方自己,有一小半时间都生活在县城,给上学的外孙女烧饭。老方不在的时候,家里就交给年迈的母亲照看。 “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往城市里跑,连田地都不要了,城里就那么好? ”78岁的老方母亲一直想不通这事。
不过老方的田地一直没有荒着。老方家有面积不小的山林,也有一些田地,老方每年都会种一季稻子,以保证口粮。老方还有一口塘,塘面不算大,是前年将自己一块六分田改造的。 “没有其他想法,只想年初放点鱼,过年时等儿子女儿们回来了,可以放塘抓点鱼过年吃。 ”
老方的儿子和女儿都在上海打工。我们去的时候,他女儿没回来,儿子在家,是开车回来的。车是在上海租别人的——儿子去年初去了上海,租了辆车开“优步”,一天能赚二三百块钱。儿子刚回来两天,就觉得后悔了,觉得回来早了,准备再回上海赚一个星期的钱。“不去可惜了,这一个多礼拜,至少能赚三千块钱呢! ”不过除夕那一天,老屋子里得四世同堂,“在城市里过年没感觉,城里人现在都不过年了,要过年,还是在这山村里好,可以放爆竹,可以走亲戚,从初一到十五,从东家吃到西家,还吃不过来。 ”
1月30日天还没亮,因为惦记着放塘的事,老方早早地就起来了,换了一身防水衣,扛着个锄头,走到不远处的塘口,把下面埋的水塞挖出来了,这样,塘里的水就开始从下方淌向旁边的小河沟。老方捉摸放半天的水,下午就可以抓鱼了。
塘里的鱼是正月放进去的,去年正月里,老方在街上买了九十多条草鱼苗放进了池塘,随后又陆续放了一些鲢鱼苗。春天以后,老方经常去附近的山野里打些鱼草放进塘里。 “鱼是自己吃的,虽然吃鱼草长得慢,可这样养的鱼味道好。 ”到了秋天的时候,老方又从附近的水库捞了几十条鲫鱼放进了鱼塘。
放水之后,老方打电话叫前村一个好朋友来帮忙。朋友叫大龙,从30岁起,就一直在外务工,最风光的时候,在北京内蒙一带搞建筑,一年赚个数十万元,还开起了“大奔”。甚至一段时间还去了也门等国家承包工程。不过五十岁一过,大龙有点思乡了,他给北京的两个儿子分别买了一辆好车,又回到了小山村过起了安稳的日子。 “还是家乡好啊,空气好,饭好吃,菜也好吃,钱是赚不完的,所以想着想着,也就想回来了。 ”大龙笑着说。
下午两点的时候,塘面浅了不少,老方和大龙担心天黑之前水排不完,又去借了个微型水泵来抽水。一个小时后,鱼塘终于见底了,鱼一起拢在塘底,在泥水里活蹦乱跳。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老方和大龙开始拎着网篓下塘捞鱼,大龙的身手尤其好,他不慌不忙,经常是手一抖,鱼就在篓子里活蹦乱跳了。只二十来分钟,两人就捞起了数十条大鱼。我在塘边捧着一只四五斤的红鲤鱼拍了个照,兴奋得像回到了童年。我不是想“鲤鱼跳龙门”,我只是想纪念一下抓活鱼的日子,毕竟这样的经历不常有。我在这里呼吸了新鲜无比的空气,感受到山野的脉动。雨夹着雪在我头顶上飘着,我的心里却温暖如火。
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了。老方将篓子里的鱼点了点,一共七十来条,有草鱼、鲢鱼、鲫鱼、鲤鱼等等。 “要是在夏天,还可以抓到黄鳝,运气好甚至能抓到老鳖。 ”至于这些鱼,“不卖不卖,就家里人吃,邻居再送一些,不就没了。 ”老方笑呵呵地说。
放塘结束了。下午四点半,我们就早早地在老方的家里吃了晚饭。饭菜是老方的老婆操办的,新烧的草鱼豆腐锅又嫩又鲜好吃极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唠嗑着家常。老方说现在的农村有了大改观,吃的喝的都好,环境也大变样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领到补助……老方说你们明年再来,到那时,门前会修一条水泥路,车就能一直开上来了。
□本报记者赵焰
新闻推荐
土鸡OUT了 黑鸡才是“战斗鸡”“商报有礼”端午好礼送不停 稀有珍禽全城接受预订
“商报有礼”端午好礼送不停 稀有珍禽全城接受预订
旌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旌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