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某乡下敬老院的演出。农民的“文工团长”。献艺农家喜事。王梓兰健身活动表演。
年已花甲的王梓兰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她爱穿色泽光鲜的衣裳,冬日里脖子上爱系一条围巾;乌黑的马尾长及腰际,走路时仍是动感欢快的节奏。每次见到她时,我总是会感受到她所散发出的泥土清香,那么朴实,那么真切。
王梓兰生于旌德县新庄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在7个姊妹中她排行老大。旌德县城有座梓山,我想王梓兰就如那山上的兰草--既可登堂入室也可回归乡野树丛。她从小喜爱文艺,七、八岁时,两个生产队的20多个小伙伴都推选她当个头儿,上山采野花当道具自编自排歌舞,初显出她不凡的才艺潜力。因为家贫,她只念到小学二年级就回家放牛了,虽无缘学堂,聪慧过人的她却从广播里学会了多种戏曲唱腔。1975年,经人介绍,王梓兰与时为代课教师的周科生组成家庭,因为识字不多,王梓兰深知文化的重要,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大学生。
“口头作家”成编剧高手
王梓兰的作品有个特点,她在头脑中刻画每个角色,然后就直接搬上了“舞台”。这个舞台,没有七彩的灯,没有隆重的嘉奖,但让王梓兰陶醉的,却是老百姓因欢乐而笑出的眼泪,是群众报以她的由衷的掌声喝彩。网友梓山人曾将她自编自演的录像传到"56"、“优酷”网,所受好评如潮,点击率竟扶摇直上。小品《孬子拜年》、《瞎子相亲》、《快乐的节日》、《军民一家亲》、《抗震救灾》、《隔代教育》等均源自生活素材,诙谐生动而令人深思;而《相约扬州》却是应外地一家企业要求,她悉心编出并亲自出演的成功之作。
农村妇女当“文工团长”
20多年来,从单纯的文艺爱好变成致力追求而为之奉献的事业,王梓兰注定就是一位文艺志愿者。1995年,她所在的粮油厂倒闭,她成了一名下岗女工。她开始手工做鞋垫贴补家用。一双鞋垫从1元到3元不等,她每年缝制数千双。卖出的几千块钱,除了供孩子上学,她居然拿出来开展培训和自费演出活动。原来,她应各村妇女的要求,毫不保守将自己学会的腰鼓、戏曲唱段等认真传授。她在篁嘉桥组建了“夕阳美”艺术团,没有什么头衔和丝毫报酬,她带着二三十个赋闲的妇女,自掏腰包买慰问品、坐车,足迹遍布全县10多个乡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文化生活”。
2007年3月,王梓兰报名参加了县老年大学,先后在“音乐班”、“戏曲班”、“书法班”、“国画班”等学习。经过系统学习,她更提高了创作水平,美术作品多次入展县书画展览,她还被吸收为市级美术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王梓兰深感欣慰,丈夫几十年如一日支持着她、鼓励着她,让她在艺术生涯中得以求索技艺精进。她也有个梦想,有生之年要学到更多的文艺特长,不断提升水平,用群众语言打造出更优秀的群众文艺。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心用情在践行着一个文艺志愿者的使命。
新闻推荐
旌德讯(杨有明)2015年10月7日6时,柯某驾车途经旌德县境内登云桥路段时不慎将横穿马路的丁某撞倒,柯某在事发后立即拨打110和120电话。后因抢救无效,丁某于2015年10月16日在黄...
旌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旌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