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岁月沧桑的煤油灯、褪了色的斗笠蓑衣、笨拙古朴的掼桶、经历数百年历史的“三寸金莲”……这是近日笔者在广德县邱村镇农耕文化博物馆里看到的情景,仿佛坐上了时光机,回到日渐久远的农耕时代。
随着经济及城镇化进程大步前行,“竹笠背篓,牧歌渔舟”的传统农耕文化正在渐行渐远。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农耕文化,广德县邱村镇建起了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展馆里1000多件农耕时代展品的原生态的布置和实物展示,让大家都有种穿越时光、回到过去的感觉。除此之外,展馆里还精心还原了一处农家小院,勾勒出一幅农家悠闲生活图,留下了那个时间的文化和历史,更是留下了浓浓的乡韵。“整个展馆分为农耕厅、民俗厅、丰收厅、安居厅等几个展区,力求全方位地展示邱村深厚的农耕文化。 ”邱村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任元培说。
在农耕厅里,无论是濒临消失的水车,还是古朴的草耙子、泥巴夹子、铡刀和秧马等都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这里集中展示了在春耕期间农民所要使用的生产工具,仿佛让人回到了数百年前的春天里,农民坐在秧马上忙碌耕种的场景。而丰收厅里的风车、脱粒机、米锤和糍粑拐子等生产工具,则让人眼前不由地浮现出,收获季节里人们在金黄色的田野里收获稻谷,挥汗如雨的大丰收。在民俗厅里,摆放着马灯和狮子灯等民俗用具,展现了以往逢年过节时,大家聚集在一起庆祝佳节的热闹场景。最吸引大家目光的则是安居厅,在这里搭建了一个带有客厅、卧室、厨房甚至包括了杂物间和猪圈的农家小院。砖砌的灶台还留有烟熏火燎的痕迹,挂在房间里的吊子炉、卧室里的老式架子床和摇窝、客厅桌子上的煤油灯以及谷仓里惯桶,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农耕生活气息。
“现在很多老物件也只有在这里才能见到了。 ”任元培告诉笔者,在收集这些物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很多物品的来源都是农户的捐赠,千余件展品基本涵盖了农耕时代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人员在下乡的时候,也会注意有否还有没收集到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老物件,物品收集的困难,更加证明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是必要的。 “现在很多农民家里都没了过去的农耕用具,或者多数人都不认识了,如果现在不保护起来,将来要想找就更难了。 ”
“主要是传承、教育和旅游三个方面。”谈到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目的,任元培告诉笔者,通过展示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起居,让中老年市民在这里能够抚慰乡愁,寻找记忆,让年轻人在这里加深对农耕时代文化历史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发挥博物馆的旅游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邱村了解农耕的历史。
(余庆)
新闻推荐
一幢幢低矮破旧的老房子被拆除,一处处卫生死角消失不见,一栋栋漂亮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批批因危房担惊受怕的居民搬进新居……...
广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