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广德新闻 > 正文

两任蜀王笔下的锦城十景(四)草堂晚眺 千载风骚翰墨场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03-18 08:07   https://www.yybnet.net/

两任蜀王笔下的锦城十景(四)

乾元2年(759)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带口一共8人从陇右(今甘肃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不少资料说,杜甫一家到成都后,暂居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寺。由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撰的《成都城坊古迹考》认为,杜甫住在浣花溪时,“是否已先有一草堂寺,迄今尚无定论。”

第二年春天,杜甫在浣花溪畔选中一块荒地,开始修建房子。最初,杜甫修房启动资金有限,只是开辟了一亩大的地方,在一棵大树下建了一间茅屋,这就是后来草堂的雏形。

杜甫后来是怎样扩建草堂的?他的草堂是否就是人们印象中寒酸的几间茅屋?杜甫离开成都后,他的草堂经历了什么?是谁重建了草堂,并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明朝的蜀王们与草堂有着怎样的渊源和关系?两任蜀王为何要把草堂作为锦城十景之一?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话说杜甫要在成都修房子,准备长住成都的消息传开后,他的亲戚朋友都来帮他圆住房梦了。

首先来的是表弟王十五。杜甫在《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中写道:“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王十五不仅在公务繁忙中抽出时间前来拜访他,还第一个给他送来建房款。

王十五的到访和资助,打开了杜甫的思路:既然有那么多哥们朋友,为什么不把房子修得漂亮、舒适一些呢?

房子虽然不一定要修得像豪宅、别墅,但四周环境一定要好。环境要好,除了浣花溪天然的美景外,林木果树少不了。

杜甫开始“厚着脸皮”,毫不客气地向朋友们讨要东西了:

《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一诗中,杜甫向时任河阳县(今河南孟州市)县令的萧实要100根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老萧啊,我来向你讨要100根桃树苗哦,请在春天来临前送到成都浣花村来。你的河阳县虽然有无数的桃树,但我这100根桃树还栽不满我的园子呢。

杜甫这手伸得真够长的,而且“胃口”还不小。

在《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中,他写了向在绵竹县做县令的韦续索要绵竹县的绵竹一事:“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韦续果然够义气,送来一丛绵竹,杜甫植于草堂。据说,此竹至今尚存活于杜甫草堂。

在《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qī)木栽》中,杜甫向在利州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市)任县尉的何邕讨要桤树苗:“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桤木在古代的成都到处都是,古人甚至把桤树直接称为蜀木。明朝曾任华阳县知县的何宇度在《益部谈资》中说:“桤木、笼竹,惟成都最多。”

桤木虽然木质不佳,只能当柴烧,但生长很快,3年就可成荫,一家老小做饭要柴禾,桤木是最佳的材料。

杜甫对桤木动起了心思,草堂西边没有树林,要是能沿着西边种上10亩,3年后就能成为一片树林,打柴也方便,真是安逸得很,所以他果断地向何邕伸手了。

杜甫还想在草堂前栽几棵松树,准备找韦班帮忙。

他在《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中写道:“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杜甫这诗,经常出现在中学语文考题中,因为写得非常巧妙。

清朝康熙时的翰林院编修仇兆鳌编著的《杜诗详注》说:“不露一‘松\’字,却句句切‘松\’。较之他章,独有蕴藉。”

松树不比桤木,长起来很慢,从数寸高的苗子开始长起,长成树木要很多年。

大家都清楚,杜甫在成都不过是暂住,一旦中原形势稳定下来,他说走就要走的,为什么还要种松树呢?

为让韦班理解他要松树的行为,杜甫特别解释说,这是“欲存老盖千年意”,他是在为后人做打算。

韦班当然不会拒绝杜甫的要求,送来了4棵3尺高的小松树。

杜甫对这4棵小松树很是关心。广德元年(763),杜甫一家离开成都,寄居在奉节。广德2年(764)春,杜甫一家又回到草堂,他在《草堂》一诗中,特别写道:“入门四松在,步屟(xiè)万竹疏。”

后来,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四松》长诗:“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有了桃树、绵竹、桤木、松树,杜甫还不满足,他还想种植一些花草果木。

《诣徐卿觅果栽》中,杜甫写了他向果园坊园主徐卿索求果花苗的事情:“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我的草堂没有花草果木,我想栽种一些,什么李子树啊、黄梅啊,都可以的。

求来各种苗木后,杜甫亲自栽种,并在《种树》中写下了植树感受:“独绕虚斋径,常待小爷柯。幽荫成颇杂,杂木剪还多。”活路还不轻呢,可把老杜给累坏了。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经过一年的东讨西要,761年春天,杜甫的草堂落成了。

杜甫为此写了《堂成》:“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杨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看得出来,杜甫对草堂是很满意的,即使旁人把草堂比作扬雄的宅院,他也懒得去过多解释。

房子修建好了,但生活还是没着落,甚至连吃饭的碗都缺乏。

即使这样,杜甫还是不想买粗瓷大碗混过去,生活质量一定要高!他听说大邑县的瓷碗质量好,又向朋友韦处讨要。

在《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中,杜甫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转眼快到秋天,杜甫一家没有生活来源,穷得锅儿当锣敲。

他很不客气地给时任彭州刺史的好哥们高适写诗《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高适抽不出身亲自送来,赶忙托人给杜甫送来生活品,以解燃眉之急。

在“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的帮助下,杜甫一家的生活算是相对安定下来了,他也有了心思写点闲情逸致的诗,如《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同时,杜甫的草堂生活也越来越有滋味,他在《杜鹃》诗中说得很坦诚:“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

一顷是100亩,他的竹林就是100多亩,桤木也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广德2年(764)初,朝廷任命杜甫的好朋友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取代高适。

严武到成都后,曾带着仆从和酒肉来草堂看望杜甫。

杜甫为此写了《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严武多次劝说杜甫不要老是在家宅着,还是要出来做官解解闷,杜甫都婉言谢绝了。这田园生活的确太恬愉,谁还有心思去忙公务啊!

到后来,杜甫经不住严武的再三劝说,友情难却,同意入仕。

严武向朝廷表荐杜甫为检校(为散官或加官,不具有实权,相当于代理官职,但有权行使该职权)工部员外郎,进入严武的幕府做参谋,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不过,杜甫没干多长时间,辞职了。

永泰元年(765),40岁的严武突患疾病而死。

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无奈之下,只得携家带口离开成都,离开辛辛苦苦建造而成的草堂。在这里,他曾写下了240多首诗歌。

此后,草堂失去照料,日渐破败。

大历年间(766-779),草堂的大部分被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任氏(浣花夫人)的族人占据为私宅,由此可见草堂并非几间茅庐,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再往后,任氏把宅院捐献给僧人,作为寺庙,即梵安寺,也就是后来的草堂寺的前身。

到唐末,随着动乱加剧,战争频繁,杜甫留下的草堂以及梵安寺逐渐荒芜。

杜甫离开成都后60年,晚唐诗人雍陶去看了草堂,写了一首《经杜甫旧宅》:“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成都进入了西川节度使王建管辖的时期。其间,一个人物的出现,让杜甫的草堂再现人间,并从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他,就是晚唐诗人、词人韦庄。

韦庄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世孙,被很多人引用的“我有一壶酒,聊以慰风尘”,就是韦应物写的。韦庄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他与著名花间派词人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韦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为了生机,他四处奔波“打工”,在各大节度使那里做幕僚。乾宁元年(894),59岁的韦庄终于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校书郎,开始了仕途生涯。

乾宁3年(896),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相互攻打,唐昭宗任命韦庄为判官,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劝说王建与顾彦晖和解。

王建没有理会唐昭宗的诏书,继续与顾彦晖交战,并进而占据两川之地。

王建对韦庄非常赏识,希望韦庄为他效力,但韦庄没有答应,不久返回京城。

光化3年(900)十一月,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唐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韦庄对朝廷绝望了,决心投靠王建。天复元年(901),韦庄再次入蜀,王建任命他为掌书记,后升任他为起居舍人。

天祐4年(907)三月,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朱全忠建国号梁,唐朝正式灭亡。

韦庄闻讯,拥戴王建称帝,建立前蜀政权。韦庄晋升为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第二年,韦庄被任命为宰相。

《十国春秋》中说:“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韦)庄所定。”

武成3年(910)八月,韦庄在成都逝世,享年75岁,谥号“文靖”。

韦庄再次入蜀后的天复2年(902),对杜甫充满崇敬之心的他,沿着浣花溪寻找杜甫的草堂。让韦庄伤心不已的是,草堂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曾经的草堂旧址,“台荒绝四邻。”

不过,拨开荒草,韦庄寻到了当年杜甫修建草堂的砥柱,这让韦庄心中稍感欣慰。

韦庄决定在旧址“诛茅重做草堂”,以纪念杜甫。

他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弟弟韦霭,韦霭“芟夷结茅为一室”,韦庄“思其人而成其处”,定居在新建的草堂里。

韦庄写了一首《燕来》:“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他别出心裁地从燕子的角度,写出了新建草堂后的喜悦之情。

天复3年(903),韦霭开始整理韦庄历年来所写的诗,集子取名《浣花集》。

韦庄重修的这间草堂,保存了近170年。

北宋初期,韦庄修建的草堂已“废而不葺”,有僧人在附近修筑寺庙,即梵安寺。因后来与草堂相邻,故又称草堂寺。

元丰年间,成都府知府吕大防在梵安寺旁边重建草堂,又称工部祠堂。

南宋时,草堂倾塌。绍兴9年(1139),四川制置使张焘重修草堂。

端平3年(1236),蒙古兵攻入成都,“城郭尽毁”,草堂却没有受到伤害。

元朝时,都元帅纽璘之孙自掏腰包在草堂创建少陵书院,元末时被废。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洪武23年(1390)正月初一,首任蜀王朱椿就藩四川成都府。

朱椿向来重视文教,对杜甫也是崇拜有加,他在公务之余,去浣花溪寻找草堂故址,结果看到草堂“隘且就圮”。

朱椿叹息道:“是足以妥灵而虔祀乎?”遂决定“拓而新之”。

由于浣花溪旁边的草堂仅存故址,衰败不堪,朱椿辟地一块,“命工构堂”,重修草堂,并题写匾名,以让“过者仰慕乎先贤”。

洪武26年(1393),新建的草堂落成,朱椿亲笔撰写祭文,方孝孺作碑记。

朱椿在祭文中说:“先生距今之世数百年,而成都草堂之名至今日而犹传。予尝纵观万里桥之西、浣花溪上寻草堂。故址黯衰草兮寒烟,是以不能无所感也。于是命工构堂,辟地一廛(chán),匾旧名于上。”

祭文中,朱椿对杜甫倾慕有加,称颂“先生之精神犹水之在地,无所往而不在”。

此后,朱椿又对草堂多次营缮培修。

弘治13年(1500),鉴于草堂已陈旧残破,四川巡抚都御史钟蕃倡议重修,并将此事上报给时任蜀王朱宾瀚。朱宾瀚是朱申鑿的儿子,朱让栩的父亲。

朱宾瀚对此大力支持。此次维修,草堂“门临官道,望之翘然。筑祠三楹,中奉(杜甫)遗像”。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供奉的杜甫遗像,并非如今大家所熟悉的中学课本中的杜甫画像。

如今的杜甫画像,是徐悲鸿的学生、现代水墨人物画一代宗师、泸州人蒋兆和所画。

1959年,蒋兆和受命创作杜甫画像时,杜甫像原型无从参考,无奈之下,他参照自己的样子画出了杜甫像。那么,弘治13年重修草堂后供奉的杜甫遗像到底是怎样的呢?惜乎该像早已佚失,现在没人知道了。

曾任内阁首辅的杨廷和(状元杨慎的父亲)曾作《重修杜工部草堂记》,对这次重修的规模、布局等有详细记载。

这次重修草堂,载入草堂史册,也被众多历史书籍采用,并误以为此次维修奠定了如今草堂的规模。

其实,46年后,草堂还有一次更大的重修和扩建,其规模远远超过朱宾瀚时的重修工程,可惜很少被提及。

《成都通史》记载,嘉靖25年(1546),草堂再次出现年久失修状况,成都府知府和蜀王府长史将此事报告给时任蜀王朱让栩,朱让栩批准重修。四川巡按御史姚祥(《成都城坊古迹考》记为姚礼)重新规划,“乃遂辟廊庑,起甍(méng)栋,引流为池,易甃(zhòu)以石,规模壮丽,增于故昔盖十之六七,费白金三千有奇。”修好后,还特地拨给守祠人以田地。

这一次重修,不仅完善了草堂的布局,还扩大了规模,真正奠定了如今杜甫草堂的规模。

时任四川巡抚的张时彻写了《重修杜工部祠堂记》,称赞朱让栩说:“是举也,见今王绳武之孝焉,尚贤之诚焉,非恭俭乐善,其孰能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申鑿与朱让栩写的《草堂晚眺》,情趣与情绪迥然不同。

朱申鑿时,草堂还没有重修,有些残破,所以朱申鑿在傍晚时看草堂,感觉有些萧条、荒凉,情绪比较低落。

而朱让栩看草堂时,草堂经过他的父亲朱宾瀚和他的重修后,到傍晚时分还有游人,所以他非常肯定地说“未荒凉”,情绪较高。

成都龙泉驿区档案局(馆)的胡开全先生表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两任蜀王笔下的草堂从“兴萧然”到“未荒凉”,显示了蜀地文教事业的发展进步,人们已经从物质文明进步到追求精神文明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新闻推荐

一心为民的村支书姚良美:49岁,广德县柏垫镇西坞村党总支书记

虽病患缠身,她却笑对人生,忍着病痛,带领群众忙修路、搞生产。九年来,她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事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一心为民、踏实干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人生乐章。她就是广德县柏垫镇西坞村党总支...

广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两任蜀王笔下的锦城十景(四)草堂晚眺 千载风骚翰墨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