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广德新闻 > 正文

戏典长河上的一道彩虹

来源:今日广德 2015-05-25 23:34   https://www.yybnet.net/

张金钊

皮影戏起源于明代,是较为古老的剧种,也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具有风格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独特在哪里呢?因为它在表演时,皮影面对观众,演员幕后集操作与演唱于一身,以传统故事为主的演唱形式来教化于人,特别是在黄河、长江流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广德皮影戏的来源

广德的皮影戏,它来源于河南省光山、罗山两地,故称之为“河南皮影",在苏、浙、皖,毗邻地区(宣城、郎溪、广德、长兴、安吉、宜兴、溧阳、句容等地)。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

河南皮影戏流传到广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第一代传人,是河南省罗山县的张雁斌、梁子英、汪金宽等人。张雁斌为箱主(拥有皮影、帐幕、道具),又称为班头。这些皮影艺人,他们的离乡南下与我们广德的移民,有着重要的渊源。据县志记载,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与太平军,在广德境内进行拉锯式的战争,长达五年之久,给广德人民带来深重的灾乱,造成“田地荒芜,斗米二千文"、“野无青草、人相食",伴随战乱的瘟疫在广德猖獗流行,可谓积尸村野,很多地方成了“无人村"。加上水旱灾害,幸存者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二。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在各州、府、县设立“劝农局",动员外省农民南迁广德,在移民中主要是河南、湖北两省,而河南的光山县、罗山县移民最多,分布最广,所以广德素有“小河南"之称。随着移民的南迁,皮影戏也在广德扎根落户。在移民中从光山来了一批皮影艺人,他们是余雁堂、肖轩元、彭正道等人。当地一些皮影爱好者自愿拜师学艺,也加入了皮影戏的行例,如刘蛮子、管南山、李生财、郑世发、陈庭康、李文会、丁胜志等,后来还吸收培养了卢光盼、何首富、丁文忠等人。由原来的一担箱,发展为五担箱,皮影戏在广德就这样世代传承发展至今。

皮影戏的演出形式

皮影戏的演出形式主要靠皮影、帐幕、道具,在灯光照射下,由演员在幕后操作,皮影面对观众,塑造剧中的各种人物并由幕后操作者配以演唱传统剧目。首先是皮影的制作,它是用处理过的半透明的牛皮制作而成。影身长约一尺三寸,手处共装三根竹棍,便于操作。影片造型生动,雕刻精细,色彩鲜艳,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术工艺品。为了便于携带,一影多用,影身共分三类:一、头饰,有皇冠、帅盔、方巾、相雕等;二、头像,有生、旦、净、末、丑形象;三、衣体,即衣体合一的躯体,包括蟒袍、八团、小生斜、花批、男妇靠各种服装。三种类型的影片按图雕刻好后,涂上透明彩色颜料。然后在躯体颈部装上鱼口(即插销),便于调换不同戏剧人物的头像。一个戏班,一担箱,只有百余件影本,演出时在帐幕上达到千军万马的效果。

皮影戏的唱腔,融合了京剧、豫剧、花鼓戏等剧种的特色,独创了自己的唱腔。激昂、奔放,最宜于表现直率、豪爽的人物性格。唱腔根据生、旦、净、末、丑分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拨子"、“二拨子"、“哭天恩"等曲调,每一曲调又分绝句、平句、阳句三种,在没有实行乐器伴奏之前,每句唱词以打击乐和人帮腔同时进行,这是罗山皮影。而光山皮影则是以呐代替人帮腔。后来光山、罗山皮影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逐渐融为一体,都改呐帮腔为主,有时根据剧情的需要,也采取人帮腔。

皮影戏在广德的影响与变迁

在广德县内活动的皮影戏,除河南皮影外,还有湖北皮影戏。湖北皮影小于河南皮影,身长约八寸,河南皮影有自己独特的唱腔,而湖北皮影戏,是借用京剧唱腔,主要活动在湖北移民区,该剧艺术力量薄弱,发展缓慢,在广德境内自然消失。

在解放前,当时的皮影戏,以演《封神榜》为主,如《封神演义》连台三十集,具有浓厚的迷信、神话色彩。人们不仅把它视为劳动之余的文化娱乐,有时还以它祈求丰年,祛祸、禳灾,如“青苗戏"、“除灾戏"、“求雨戏"等。因此每到春播,秋收季节,人们把皮影艺人请到村上,杀猪、宰羊,宾客相待,开演之前,艺人还要沐浴焚香,举行祭典“请"出皮影,顶礼膜拜之后,方可开锣。

皮影戏在演出的传统剧目中,大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传统故事,以“开卷"形式演连台本戏,经常上演的连台戏剧目有《封神演义》《前七国》《后七国》《东西汉演义》《隋唐、月唐》《五虎平西》《五虎平南》《征东》《征西》《杨家将》等,单本戏有二百多剧目,其中较有特色的剧目有:《温凉盏》《日月镜》《龙凤衫》《五凤还朝》《生铜棍》《血灵牌》等,其中一些优秀剧目,久演不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遵照中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皮影戏于一九五六年成立了广德县皮影剧团,它的前身是广德艺明皮影剧团,其成员主要是本县皮影艺人,团长李生财,副团长陈庭康,演员有张运鹏、管南山、余海山、丁胜志等人,一九五八年参加芜湖地区汇演获奖,一九五九年应邀参加了浙江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传统剧目《青龙山》,并获得了好评。

广德县皮影剧团,原为拆帐制,属城关镇领导,当时条件很差,仅有一座草屋剧场,破漏不堪,演员没有宿舍。一九六一年,镇党委派罗忠山同志任剧团指导员,修整了剧场,修建了票房和宿舍,同时还吸收培养了一批新学员,如丁文良、李国稳、王福汉、丁世贵、张宗良、常运凤、蒋国珍、余国珍、李金娥、蒋道根等。一九六三年,剧团由拆帐制改为大集体,直属县文化局领导。为了提高演出质量,使古老的皮影艺术形式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一九六三年,派人前往浙江海宁皮影剧团学习。李国稳、蒋道珍学习了灯光、皮影的制作和操作,基本掌握了童话剧和现代戏的制作和操作技巧。他们带回的童话剧《龟与鹤》《小花猫钓鱼》和现代戏《半夜鸡叫》《敌后武工队》《花田审》《海山归帆》等剧目,演出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一时期是广德皮影剧团的“黄金时代",全团二十四人,阵容整齐、组织健全。在演出剧目中,以传统历史剧与革新的现代戏相结合,经常到安吉、长兴、宜兴、溧阳演出,深受观众好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剧团演职人员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古老的皮影戏理所当然被当作“封、资、修"、“黑货"来批。整箱皮影被付之一炬,从此皮影剧团被撤销。

粉碎“四人帮"后,皮影剧团重新恢复,由于资金、革新困难,加上喜欢皮影戏的观众越来越少了,因此再次被撤销。在广德活动演出一百多年历史的皮影戏,随着时光的流逝,就这样逐步淡化、消失。现有的皮影艺人,蒋道根、李金娥等人仍自发搭班演出,他们农忙务农,农闲唱戏,属自发形式,活动在广德县农村。

注:县文化志《初稿》作为本篇参考资料。

新闻推荐

陈留保:退休不退志笔耕慰素心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世名画之一,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深受历代书画家的青睐,流传至今,已有不少摹本。在广德县,同样有一位痴迷作画的老人,临摹了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

广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戏典长河上的一道彩虹)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