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利锋 记者 沈广睿 实习生 李格)晚上大门紧闭,清晨便有人挑着大桶从院中出来,吆喝叫卖。永寿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在永寿县监军镇西三村发现这两户特殊的“村民”。经进一步侦查核实,成功查获两处生产销售假蜂蜜的“黑作坊”,并一举抓获多名四川籍涉案人员。
纸糊墙砖砌床架大锅熬“蜜糖”
8月27日,记者从永寿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获悉,5月4日,民警在集中走访时,发现永寿县监军镇西三村两户村民家中熬制假蜂蜜。通过深入调查后,于当月7日凌晨,办案民警突击检查行动,分别封查两处黑作坊,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并查获假蜂蜜近3000公斤。
“一斤水,三斤白糖,加上各种食品添加剂后,和入明矾、防腐剂等化学原料,架上一口大锅,加热熬制,便成了所谓的‘槐花蜂蜜\’。”永寿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刘警官向记者说起制作蜂蜜的“秘诀”。据了解,该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系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特长”,加之永寿当地槐花蜜的闻名,便打起了歪主意。不料,在“造假”不足五天的黑作坊,就被民警一举查获。在作坊内记者看到,屋内条件十分恶劣,周围的墙壁被报纸糊了起来,熬制“蜂蜜”的工具,竟是用油漆桶改造的火炉,除此之外,屋内还有一张用砖砌成的床铺。俨然是“制蜜、睡觉在一房”。
担着桶走进村自称蜂农“忽悠”人
据治安大队教导员王赟生介绍,“蜂蜜”被装在铁桶内,每天一大早,“蜂农”就会挑着两桶“蜂蜜”走村蹿巷、低价叫卖,每瓶价格均在6到10元间,而成本却不足3元。之所以这些案犯会选择在村镇中叫卖,就是因为村民的防范意识差,缺乏辨别真假的意识。“他们在乡村街道吆喝叫卖,自称是蜂农。当时我看没什么问题,便买了一瓶。起初并没有打开,谁知隔了几天,蜂蜜就凝固了,成了不敢食用的‘蜂蜜冻\’。”被“忽悠”的村民告诉记者。
随后,在封存扣押品的库房中,记者见到屋内摆满了几十个白色塑料桶。桶内是已经变质的“蜂蜜”,凝结成淡黄色的晶状体,气味刺鼻。据权威部门检验后得知,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铝铵或硫酸铝钾。铝离子的过量摄入会伤及身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永寿县公安局已将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移送至检察院,进行处理。
公安机关望涉案人员能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实习生李格)当来自山西省临县的司机张卫锋将锦旗交到给过他帮助的福银高交大队民警杨柳岸、李文强的手中时,终是了却他的一桩心事。9月1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福银高交大队办案交警告...
永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