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旬邑新闻 > 正文

旬邑县车门村全村人均年收入530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村里情况最好的人家,也仅仅是过得去而已—— ***将建长效机制贫困户初尝甜头

来源:华商报 2017-06-09 04:04   https://www.yybnet.net/
车门村的村民们大都靠种植地膜玉米为生

华商报记者联系的电商公司负责人到车门村考察剪纸产业

车门村第一书记为贫困户罗俊茂量身定制了养鸡脱贫项目

5月20日,村里的妇女在农户家果园打工,进行疏果作业

***

华商报记者驻村采访手记

5月6日中午,按照省委部署,华商报记者来到旬邑县湫坡头镇车门村,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调研采访。

村里现状:

全村人均年收入5300元

车门村位于旬邑县湫坡头镇西南大约7公里处的211国道边。5月6日中午,华商报记者驱车顺着211国道自东向西前往,看到车门村的牌子后,向南拐进村子,行驶约1公里便到了村委会。村委会干部早已等候在这里。

初到车门村可以看到,通村水泥路平整笔直,路旁的玉米地绿油油一片,村民家的房屋也是整齐划一,错落有致。若不是看到立在车门村一组一块写有“陕西省重点扶贫村”字样的石碑,很难想象这个村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贫困村。

据车门村村委会主任罗效荣介绍,该村共有3个自然组,212户,887人,全村共有土地约1800亩地,大部分村民靠种植苹果和玉米为生。

罗效荣介绍,受气候环境影响,这里每年只能种植一季庄稼。“气候寒冷,庄稼生长周期长,种了小麦就无法种植玉米,种植玉米就无法种植小麦。”罗效荣说,因此民村们大多选择种植产量相对较高的地膜玉米,每年3月种植,到10月中旬才能收获,剩下的5个月时间,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这也限制了村民们的收入。

罗效荣给华商报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即便是丰年,一亩玉米地年产玉米1200斤左右,按照0.8元每斤的市场价格,刨除前期投资,一亩地的收入大概只有500元左右。而种植苹果的成本相对更高,加之不是苹果主产区销路很一般,若碰上冰雹等自然灾害,赔本的可能性很大。

据统计,2016年车门村全村人均收入为530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穷村,没有情况特别好的,情况最好的人家,也仅仅是过得去而已。”罗效荣说,因为种地不挣钱,精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了,车门村现在留守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是典型的“六零、三八、六一”(60岁以上、妇女、儿童)村。然而,由于文化程度低、缺少技术,外出打工的村民收入也很有限。

致贫原因:

贫困户过半“因病返贫”

在长达一个月的走访调研中,华商报记者发现,车门村确实很难见到年轻人,剩下的老人和妇女除了照看孩子,就是做一些简单的农活。个别妇女仅仅是在忙完自己地里的活后,去周边种植苹果的农户家打零工,做些疏果、套袋之类的工作,每天能挣80元左右。

在该村,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情况,除了三四户村民家住的是二层楼房外,其余村民家均是平房或者土房。在农村普遍“大兴土木”的今天,该村的情况显得很落后了。对此,村民们说,由于收入低,能把住了几代人的土房翻修都很不容易了,盖楼房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问及该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罗效荣说,车门村现有贫困户16户,53人。现有贫困户除两户五保户外,其他人致贫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为家里人员少,无劳动力所致。二是因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导致贫困。因病因残疾导致贫困情况,占到贫困户总数的一半以上。

华商报记者入住的贫困户何礼娃家,就是一个因病致贫的例子。73岁的何礼娃家共有6口人,他和老伴年事已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其儿子和儿媳先后患病做手术,因此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何礼娃的儿媳张宗艳因脑梗后遗症只能给家人做做饭,去地里做点简单的农活。现在,除儿子何万升在镇子周边打工零外,家里两个从学校毕业的孙子,也才刚刚进入社会在外打工。

“家里种了3亩苹果园,可是树都老化了,一年下来收入不了多少钱。”看着现在家徒四壁的状况,张宗艳忍不住抹了抹眼泪,她说村上、县上给予了他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但是家里实在是缺乏劳动力,很多事情他们都没办法做。

对于各类贫困户,按照旬邑县“六个一批”的内容,发展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兜底保障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县、镇、村及扶贫成员单位,正在通过各项措施,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存在问题:

仍有部分村民争当贫困户

按照***的要求,旬邑县交通局成为车门村的扶贫帮扶单位。该局办公室主任周军虎2015年来到车门村当“第一书记”后,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也带来了一些先进项目和理念,比如搞秋葵种植,带动留守妇女学习剪纸售卖等。但是,由于目前都还没有见到经济收益,很多村民还是处于观望状态,并未形成规模产业。

走访中,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对市场行情的不了解,对扶贫政策、方案持观望态度等,都可能成为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农民本身就没钱,挣得起可赔不起啊。”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在他看来,经济基础太薄弱,导致大家的观念还比较保守,因此除了外出打工挣钱,按部就班进行传统的农业种植是大家无奈的选择。对于秋葵种植,该村民说,等等看要是别人家种的挣钱了,他来年肯定会种植。

除了思想保守,对扶贫项目不信任。走访中,华商报记者发现仍有部分村民存有“等、靠、要,争当贫困户”的思想。5月中旬的一天,华商报记者和一名贫困户聊天时听到他的抱怨,“扶贫扶了个啥,又不给钱。”该村民说,由于自己在外打工时遇到被拖欠工资的情况,因此他不愿意再外出打工,他让媳妇去西安当保洁员,自己则在家照看两个孩子。听闻记者驻村的目的,该村民称,“你给我想办法争取点资金,好让我把房子盖了,我安居了才能乐业。”

此外,还曾有两名村民将华商报记者挡住,声称自己家里贫困,希望记者帮忙让他们“吃上低保”。然而,华商报记者调查得知,这两名村民的儿子均在外面有生意,并且生意做得不错。

对于村民等靠要的思想。一名不愿具名的扶贫干部告诉华商报记者,这还算好了。他们曾在村上看到有的贫困户家里困难,自己掏腰包给对方买了几只羊,谁知对方竟然拒绝称,“我都没啥吃,还给它吃,你还是把钱给我吧。”这名干部说,他们好说歹说把羊留下,谁知对方下午就将羊低价变卖了。

扶贫方法:

让脱贫者带动其他人脱贫

对于个别村民的不理解和观望,扶贫干部们表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扶贫干部来说,可不能因为这样停下扶贫的脚步。他们希望通过发展一批人脱贫,再通过这些人的事迹带动其他脱贫。

24岁的残疾小伙罗俊茂,就是一个特例。让周军虎欣慰的是,罗俊茂对脱贫很有信心,按照周军虎他们设计的产业脱贫方案,罗俊茂已经尝到了甜头。

罗俊茂家是车门村14户贫困户之一。他家4口人,蜗居在仅有的3间土坯房内,家里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罗俊茂右手先天性残疾,左眼因青光眼导致完全失明,现在他要在3米之内才能认清人。罗俊茂的母亲也是残疾人,父亲常年有病。此外,罗俊茂还有一个20岁的妹妹在读大学,家里的负担非常重。

考虑到罗俊茂家的实际情况,去年10月,村上帮他买了180只鸡苗,并给他补贴了一定的费用。为了让罗俊茂更好的掌握养鸡的技能,周军虎还带罗俊茂去咸阳、淳化等地的养殖场参观学习。“罗俊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很用功,我们在村上扶植了3户养鸡户,罗俊茂是养的最好的。”周军虎说,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罗俊茂光卖肉鸡就净挣了3000多元,这比他们往年全家种玉米的收益还高。

罗俊茂说,目前他只是在家里的后院养鸡,之前他还承包了村上的几亩地,种的是核桃,下来他打算发展林下养鸡,在核桃树下养鸡,“希望将来也能有一个自己的养殖场,咱也争取当上场长。”罗俊茂笑着说,周书记给他带来了脱贫的希望,但是自己肯定还得努力。

“我想罗俊茂要是都能脱贫,其他人肯定也能脱贫。”周军虎说,只要大家肯干,脱贫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潜力项目:

期待车门剪纸带动致富

“政策宣传到位,扶贫政策到位,再加上村民愿意干,脱贫攻坚才能走上正轨。”周军虎说,现在车门村可以重点发展的就是剪纸产业,如果将来形成规模产业,或许全村人都可以因此致富。

据了解,旬邑剪纸最早称“窗花”,分布于旬邑县全境,具有相当雄厚的群众基础。2011年旬邑彩贴剪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旬邑县也素有中国民间剪纸之乡之称。车门村村民何爱叶便是旬邑“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嫡传弟子,村里的很多妇女也都有剪纸的基础。为此,周军虎设想将车门村打造成“剪纸村”,他帮村民创建了“车门村剪纸培训基地”,试图让留守妇女、甚至是在外面打零工的妇女加入,通过剪纸发家致富。

此前,军周虎将村民们的剪纸作品拍成照片,通过“公益中行”平台进行售卖,前期效果还不错,但是销售渠道仍比较单一。

为此,前不久,华商报记者和阿里巴巴西北渠道商取得了联系,对方很乐意帮助村民们开设淘宝店铺售卖剪纸,目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此外,华商报报道后也有读者主动联系购买剪纸作品。5月份,村民们一下子就收到了500多剪纸订单。

“这下好了,只要能销售,我们都愿意把剪纸当成产业来做。”车门村妇女主任、剪纸带头人马改会说,接来下她还要带领妇女们多学习,将传统剪纸手法运用在现代剪纸作品中,设计出更符合市场要求的作品。

“村上一直都有养猪和养鸡的传统。”周军虎说,车门村的很多村民都散养着鸡和猪,但是大家仅仅是停留在“养鸡为下蛋、养猪为过年”的思路上。现在村上还制定了“黑猪土鸡养殖+苹果种植”的产业扶贫方案,试点“电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开辟更多的致富路子。

扶贫政策:

驻村联户帮扶将建长效机制

***,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华商报记者从旬邑县政府了解到,在宣传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从今年5月起,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五和第三周的周五,均为“驻村联户帮扶日”,活动将作为长效机制一直开展下去。帮扶日期间,全县各级部门原则上一律不安排会议,所有帮扶干部都要深入包抓贫困户家开展帮扶工作,在宣传扶贫政策的同时,帮村民出主意,想办法,确保帮扶措施符合贫困户实际情况,符合产业发展要求。以实际行动帮扶村民脱贫致富。

“扶贫是一场攻坚战。”旬邑县政府一名扶贫干部说,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做到“扶质、扶智、扶志”,要扶持有质量的产业,通过文化技术下乡、培训学习提高村民的知识水平,更要扶起贫困户的志气,让他们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旬邑县还有3万余贫困人口,按照旬邑县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全县所有贫困人口要尽快超越年贫困线,实现“两不愁、四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的目标,2020年使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华商报记者 杨皓 文/图

新闻推荐

较量实力 博弈智慧

(上接A1版)来自旬邑县马栏中学的青年教师杨建军今年33岁,从小就爱好象棋,得知市里举办比赛,就积极报名参加,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作为旬邑县代表队的一名选手参加决赛。比赛现场井然有序。选手们凝神静气,冷...

旬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旬邑县车门村全村人均年收入530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村里情况最好的人家,也仅仅是过得去而已—— ***将建长效机制贫困户初尝甜头)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