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你追我赶奔小康,已有四十年的征程,我与广播结缘也有四十年了。记得我的童年时代,全村的私人都没有收音机。每天下午放学去生产队的田间地头拔草时,我偶然会听见生产大队的高音喇叭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那悦耳的童声让我从小就爱上了广播,很想拥有一台自己的收音机。
1978年我上初中,在城里工作的父亲买回了村里的第一台收音机。我很想把收音机背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收听广播节目,可是母亲不许我动用收音机,怕影响我学习。从母亲收听秦腔戏的间歇,我听见播音员报出“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台名,才知道省上还有个广播电台。1981年我高中毕业回乡,正赶上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母亲说:“你下地种田容易害心慌,带上收音机,边听广播边干活就不感觉累了。”她把那台收音机留给我,就回城去了。从此我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结缘。秦腔戏我天性不爱听,每天必听的重点节目是九点钟的《文学芳草地》,并给该节目写稿。1996年7月30日,节目主持人新月在《文学芳草地》节目中朗诵我的诗歌《秋风吹来的时分》:“玉米的大世界浩荡着勃勃生机/天花摇出一群舞女的羽扇/绿裙、钗环、红缨穗/玉臂纤手抛洒着雄壮的碎金?”用卖余粮的钱买了收音机的乡亲们收听到了这首诗,都夸我把责任田的玉米描写的很美。此后的节目中,节目主持人海茵播了我的《小红幺嫂》一诗。村里的那位从四川嫁过来的小红幺嫂收听了非常高兴,立即买了一瓶墨水端过来送给我,感谢我把她写的很美。后来我写了一篇《痴情希寄文学芳草地》,刊登在1996年12月25日的《陕西广播电视报》上,希望这个纯文学栏目长久办下去。可是第二年的早上九点节目变成了《多彩人生》,节目主持人海茵在该节目中播了我的散文《远去的姑婆》。
2000年以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发展了陕西新闻广播、陕西农村广播、故事广播、陕西交通广播等多台播出。我在这时期养鸡失败,去礼泉县县城赶劳务市场打零工。为了支持广播节目,我利用工余时间,苦撑疲劳的身躯,写出打工记实系列散文,寄给陕西农村广播。当时云清主持陕西农村广播的《综艺彩风》栏目。她陆续播出了我的打工系列散文。在李宏、秋月主持陕西农村广播改版后的《乡音·乡情·乡事》节目时,我结束打工生涯,在务果园之余,给“三乡”节目写稿。敬业的热心主持人秋月还把我的两篇读书征文稿推荐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使我连续两年获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两个二等奖。亲眼目睹改革开放后的乡亲们一户又一户比我先富起来,他们陆续盖起了干净卫生的钢筋水泥楼房,而我依然住的是祖辈留下的几间土坯瓦房。原先在我家筑巢孵雏的燕子们都远离我家,去富裕户的楼房厅堂的水泥墙壁上衔泥粘贴筑巢。燕子是一种会挑选清洁环境的候鸟,它能在谁家筑巢,就证明谁家的环保工作搞的好。因此体验,我写出了《农家吉祥燕》,2014年陕西农村广播播出了该文,村里的几家新楼房户主爱用竹竿捅燕窝的人收听了我的文章后,向我认错,说他们以后再也不破坏燕巢了。
如今,通过我与广播相伴写作四十年努力,终于作为兴平市著名农民作家,载上史册《兴平市志》续集。乡亲们见了我,常夸我的文章写得好,我问他们都在啥报刊上读过我的哪些文章,他们都说在省广播电台上听了我写的几十篇文章写得都好。乡亲们对我在广播电台播发的文章的夸奖,使我感到光荣的同时,对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有了感恩之情。省人民广播电台就像母亲一样,牵着我的手,自改革开放第一年走上多彩人生路,走到2018年,走过了四十年路程,把我的人生走得多彩起来,就连我居住的村庄也多彩起来。土木结构平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坑洼不平的土圪塔路,变成了平整如镜的水泥路。乡亲们退耕还林,栽培果树干活时,都喜欢把收音机挂在树枝上,边干活边收听广播,大家的人生都多彩起来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党安军)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兴平始终坚守师生身体健康、营养均衡原则,积极推行营养改善计划大宗...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