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办万址坊村四季有花,人在花中。
城区垃圾定时收集,市民已养成良好习惯。
兴平市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清洁。
本报记者 李石
去年4月以来,兴平市委、市政府把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列为全市重点项目,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入一线督导,落实市级领导包镇办、部门包村组的机制,并将整改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通过强化督察问责,形成了农村环卫管理长效机制。
专业团队保洁
农村卫生管理实现全覆盖
全市组建了13个镇办的环卫管理站,人员、制度、办公场所全部到位。目前,223个行政村按照每千人配备两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市共有998名环卫保洁人员,镇村两级环卫管理队伍301人,并建立了数据资料库,形成了稳定的、专业的环卫监管体系和作业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镇办主要领导总负责、环卫管理站监管督察、村级负责人管理、保洁清运人员划片包干、村民落实门前三包”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体系,确保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缝隙。
村实施、镇办监管、
市考评形成环卫管理长效机制
从去年六月份开始,大力推行“定时收集、日常保洁”的常态化运作模式和“村实施、镇办监管、市考评”的长效管理机制。发挥村民自治,以村为单位组建清运保洁队伍,及时收集清运村民日产生活垃圾,清扫公共区域;镇办环卫站按照“日巡查、周排名、月考核”的原则,管理辖区各村环境卫生工作。市上每月对各镇办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打分排名,并与奖补资金挂钩,将整改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抓常态化管理,促进了全市农村环境的有效改善。
多渠道筹集资金
环卫工作有保障
按照“村民自筹、社会捐助、财政补贴”的原则,形成“三位一体”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村采用“一事一议”方式,按照每户每月不高于5元的标准收取卫生费,卫生费实行村筹村管,镇办监督。市财政按每年每个行政村(社区)补助1.2万元标准进行核算,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去年,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为11万户群众统一发放了垃圾桶,为223个行政村配备了手推式保洁车459辆,为988名农村保洁员配发了环卫工作服。农村环境卫生改善,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在发挥财政支持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为农村环境改善作出贡献,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洁净家庭、文明个人”评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面貌。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定期“挑刺”不留面子
兴平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三创办牵头抓总,每月会同市委督查室、政府督办室等单位,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镇办逐一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结合平时明察暗访情况,分等级拨付以奖代补资金。对检查和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书面交办,限期整改,盯死不放。对整改不到位的不销号,对逾期仍未整改到位的,电视曝光,全市通报。对工作滞后造成不良后果的,移交市委三创工作特别督查组进入问责程序。特别是今年三月份以来,兴平市纪委牵头组成13个督查组,每天对全市13个镇办223个行政村的环境卫生进行暗访督察,限期整改销号,严格问责,掀起了城乡容貌大提升、大整治新一轮工作热潮。
按照“集中整治、常态管理、巩固提升”工作步骤,“三堆”(土堆、粪堆、柴堆)、“三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沿街乱建)等久困农村环境的症结得到了彻底治理。
目前正在推进“六化”(农村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优化)工作。今年市财政已拿出42万元奖补资金,全面实施公路和村庄的绿化、美化工作。目前公路绿化种植166.9公里,种植波斯菊122公里1.68万平方米,栽植杨树、柳树、大叶女贞等乔木78410棵;目前完成绿化美化示范村41个,修建花坛1330个,种植绿篱42680平方米,种植大叶女贞、百日红等树木28886棵。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任引朋)近年来,兴平市依托西吴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建设兴平城市副中心为定位,全力做大做强西吴重点镇“一区四园”,坚持壮大产业强化支撑,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了产业与城镇的良性协调发展。产...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