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莹
龙北村位于双照办西北方向,西与兴平市店张办相连,北与礼泉骏马乡九县村为邻,东与肖渡村相接,南与龙南村相邻,属秦都、兴平、礼泉三地的交界处,因此被称为“鸡叫听三县”。
龙北村与龙南村原为一村,以刘姓居住泉水之旁而得名刘泉坊,后泉水干涸,建龙王庙乞水,村名变更为龙泉坊,以李、王两姓居多。1984年,因地下水浮出地面,村民无法居住,根据耕地的分布状况,龙泉坊二、四组向南搬迁,一、三组向北搬迁,南北相隔1.5公里,在1985年形成龙南、龙北两个行政村。相传在唐代,消河古道上河水汹涌,武则天乘船回娘家,被水溅湿裙子,大失颜面。在回来时,她用裙子撩上土,把河道填满,消河因此干涸。人们把消河也称为“甘河”。当时,人们认为武则天是个巫婆,有言道“要叫消河开,巫婆要转世”。
龙北村人注重传统,人们依旧过着富有关中地区特色的传统节日。“三十黑了燎荒荒”,大年三十各家门口都要备上一堆柴火,来回跨三次,寓意驱邪添福。火灭后要用棍棒拨打麦秸火花,视火花大小祈盼来年小麦满仓。正月十五闹元宵,也被称为正月十五闹花灯。但最重要的是一年之内的新婚家庭要在十六日这一天,门前挂起娘家送来的大红宫灯,以表喜庆,二应“十六黑了看媳妇”的说法,龙北村老少妇女领着打灯笼的孩子成群结对走街串巷,到新媳妇的家里恭贺新喜。还有装扮成“送子娘娘”的人,怀抱布娃娃戏送新娘,祝福新娘早生贵子。
近年来,在龙北村两委会的带领下,龙北村人走上了以养殖为主要产业的致富之路。2003年,村民李生望在村里带头发展养猪产业,目前已形成百头猪场的规模。在他的带动下,龙北村村民都从事养猪产业。2010年,村里又投资200多万元,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值300多万元。同时,村两委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硬化村主干道。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解决村民就医难、上学难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龙北村被列为秦都区第三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淳厚、朴实的龙北村民,在自己的勤劳下,向着美好的日子迈进。(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彭宏党)进入4月份,兴平市提早筹备小麦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工作,加强人、财、物、技投入,为保障夏粮安全生产奠定基础。该市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制作电视专题节目3期,印制横幅标语40余条、技术防...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