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洋
近日,兴平市中心敬老院收到了一笔不同寻常的捐款,一位兴平籍大四女生将自己寒假打工所赚3000元悉数捐赠敬老院,善举如同一股暖流润进老人心田。
“她放下钱就要走”
2月14日上午11时,在敬老院办公室,河海勇像往常一样忙着工作,这时一个20岁出头,身穿黑色上衣的女孩走进了办公室,“请问,这里能捐款吗?我想捐3000元。”
经过交谈,河海勇了解到,原来女孩是想将假期打工挣来的3000元钱捐给敬老院,用于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我当时正准备记录捐赠人信息,她放下钱就要走,说啥也不肯留下姓名。”河海勇回忆道,在我们再三追问下,她才说出自己姓来,在外地上学,是一名大四学生,至于名字怎么也不说。
“老人们都想见见她”
提起小来,河海勇打心眼里佩服,“3000元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能做很多事情,更何况她不挣钱,好不容易辛苦得来的打工钱,不想着自己花,而是捐给敬老院让老人花,说实在的,这种精神打动了我。”河海勇略有遗憾地表示,许多老人得知此事后都很感动,想见见她,只可惜她捐完钱就走了。
说起小来,敬老院的吴大妈感叹道,小来真是个不错的孩子,特别有爱心,就像雷锋一样,那天她来这里,开始我还不知道她来做什么,事后才知道,遗憾没能当面说声谢谢。
老人更需关注 以后还会捐
记者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拨通了小来的电话,原来捐赠的想法很早就在小来的脑海中了,小来跟爷爷奶奶生活过很久。“小时候奶奶就告诉我要知恩图报,多做好事。”小来说,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直是自己的心愿。
深爱爷爷奶奶的小来对老人有着深深的反哺之情,看着爷爷奶奶被岁月压弯的脊梁,她暗下决心要关注老人,疼爱她们。
今年寒假,小来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选择代课辅导中学生,挣得了人生第一笔工资,同奶奶商量后决定将钱捐赠敬老院,“这是我第一次挣钱,觉得很特殊就想做件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敬老院的老人更需要这笔钱。”
小来感叹道,敬老院的老人都是五保户,有的没有子女,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精神上的关心。作为一个兴平人能为自己的家乡父老做点事很踏实。
谈及第一次捐款心情,她说:“当时感觉很坦然,没什么特别的,现在想想,也觉得非常开心,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会捐的。”电话中传来了小来爽朗的笑声。(B)(14)
新闻推荐
和妈妈一起种树本报讯(记者马沅聪实习生马思远)“我和爸爸今天一起来植树,希望小树和我一起快乐成长,希望它的小叶子越来越绿!”当7岁的陈冠霖和爸爸将精心制作的小卡片挂到刚种的小树上时,他们父子俩...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