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兴平新闻 > 正文

重唤家风 再塑文化道德的精神力量

来源:咸阳日报 2014-03-17 23:19   https://www.yybnet.net/

资料图片

家训图

本报记者孟利明

核心提示

时下,一场以家风家训的文化中国风正在蔓延,而关于道德、礼仪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们生活的改变,这些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认同和价值取向正在偏离或淡漠,而以家风为发端的传统道德价值标准重新定位,是否可以唤回人们对现代新世界的价值考量评判,将是一个深刻而又令我们深省的社会命题。

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一个家风是什么的讨论话题,一下子激起了国人的热议。家风到底是什么,哪些家风影响了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文化精髓,现代社会需不需要家风,怎样在家风与核心价值观上做到统一,一时间,社会各界对此议论纷纷。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汉语听写大赛,从开讲啦到今年元宵的猜谜大会,从八荣八耻、新二十四孝到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古朴的传统文化正在扑面而来,也在敲击着现代人的灵魂深处,重塑和重建现代人的价值体系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

重唤家风是时代的需要

“现代社会已经把做人的根本和商业文化混淆,这其实在纠正商业经济带来的实用主义,当下很多人追求刀下见菜、有名有利的物质追求,这种思想漂浮之风,把我们做人的根基忘掉了,久而久之,形成了价值体系的倾斜和道德标准的坍塌,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传统文化的再教育、再学习、再继承,真正把那些千年文化精髓用到我们的做人、生活、学习当中去!”著名学者、民俗研究家梁澄清直言不讳。

在他看来,家风就是典型的传统中国文化,包括世俗礼仪、伦理孝道、为人处事等涉及个体修为和群体风尚的民间民俗,尤其在农村,这种家风的影响更为突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乡党邻里,就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传承这些最乡土的文化。“前多年我们搞家谱的调查,就发现这是除史志外,保留传统文化最翔实、最具体的实物载体,因为其包括很多家训、家规、家诫等等,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梁澄清说。

家风、家训、家规、家诫,似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些家庭教育所带来的故事,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融进我们的血液中,而这些无疑成为我们成长过程的一个准则。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的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也体现着人们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和行为规范,制订了许多家规家范和家礼家教。同时,创作编印了许多有关家庭礼教方面的经典著作,包括《道德经》、《孝经》、《礼记》、《三字经》、《名贤集》、《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袁氏世范》、《温公家范》、《颜氏家训》、《齐家箴》等等,在今天看来,是我们最好的家庭教育读本。在这些作品里都程度不同地突出了孝亲敬老、治家教子、修身处世、崇礼尚德、耕读齐家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流传极广,影响很大,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和做人准则,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脊梁,成为后人学习的经典。

2012年,兴平市印制的一份个人修身齐家、家庭家教规范以及邻里和睦相处《家训》家庭宣传挂画,共印制30余万份,发放到该市各单位、镇(办)、村组、群众户、社区及学校,受到百姓的欢迎和社会的极大关注。这篇《家训》共分家礼、父母、子女等19个部分,并以精炼的文字诠释各部分的要义,形式以韵文为主,但不求一致。文辞精当,雅俗共赏,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既避免艰涩,又不能粗俗;既便于理解,又深含韵味。同时,鉴于这方面有许多古文经典,不仅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并成为人们学习的范文,故而取其精华,或引用其句,或用其典故,使这篇《家训》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能体现当代人的新理念和道德风尚,突出新时代的社会特色和精神境界。

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始发点

而时下24字的核心价值观正在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正能量,其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内涵丰富、涵盖面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所以说,无论在哪个层面,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发扬,其实是当下核心价值观的始发点,家风、民风、国风,这种相得益彰的礼仪道德从个人延伸到家族、民族、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我们需要重塑的价值体系和现代世界观。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载体,我们传统文化讲究‘修\’、‘齐\’、‘治\’、‘平\’的统一,把‘修身\’与‘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修身\’与‘齐家\’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所供给的精神传递和人格信仰。”市委党校副校长许治林说。他认为,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等就是几代人的思想沉淀和行为养成,才使得他们的人格素养在时代中熠熠生辉。比如,《钱氏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立在天下必谋之。”这也正是钱氏家族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的核心驱动力。

家风是潜在的力量,有利于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勤劳守信、勤俭持家、睦邻友善一直是家风传承的核心,讲家风就是讲文化,现代社会被分割成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家教,可润物无声般地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重视家风培养,就是为社会向好向善打坚实基础,树立端正家风,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咸阳市道德模范、雷锋式家庭——呼秀珍,正是以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的凡人善举影响到她的家庭,子女、亲戚、朋友、同事,以至于向学校扩散、社会传递,这种思想的裂变过程,正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呼秀珍立足三尺耕云种月、奉献、广洒爱心,用朴实的言行,带动女儿,感染社会,演绎大爱,她的整个家庭放射着爱的光芒。

因为呼秀珍的言传身教,她的两个女儿双双接过爱岗敬业、服务他人的火炬,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个家庭两代人共同坚守着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信念,矢志不渝地践行做好平凡小事,诠释真爱,传递社会真情。

“教育子女克己守礼,温柔敦厚,倡导敬老尊贤,通过熏陶教化,培育人的一种平等、诚信观念,一旦现代文明的家风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深入人心,也就为整个社会发展凝聚了无穷的力量,当然,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要经过几代人以滴水石穿的精神去争取,那么我们期许的美好时代就会来临。”许治林说。(B)⑩

短评

家风,即家庭的风气,我们常常说门风。而说起家风,你有你的故事,我有我的插曲,家不同,风相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在于门第,只在于有多少和所影响的大小。虽是潜移默化之传,但对每个人来说,留在血液里,长在骨子里,植在思想中,化在举止上。

当代人有些迷离,似乎被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喝醉”了,而如今家风的重新呼唤,如同是一杯醒酒的羹汤,让我们重拾起那些曾经积淀的文明之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风的培育和养成,是极为迫切的,亟须的,只有这样我们所信仰的精神支柱才不会岌岌可危。

家风到底是什么,可能是母亲一个关怀的眼神,也可能是父亲一声严厉的呵斥,更可能是儿行千里大人的深情嘱托。有些是我们耳濡目染的,有些是对我们言传身教的……总之,家风,就是最简单而又最难的做人、做事。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恐怕就是忘本、忘根,忘乎所以,那么这个世界就只有自己了。

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文化和思想精髓不能指引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核心价值追求在节节败退,面对甚嚣尘上的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精神萎靡、唯利是图,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丢掉了什么,这些恐怕才是最大的悲哀。如果连家风的点滴都不能汲取的话,我们的世界可想将会有多糟。

当国人被贴上“素质低”、“不文明”、“没文化”的标签时,我们总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分析评价,问题的根本是我们已经越过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文化红线、价值界线,也就是说,游走在毫无边际的精神追求中,那么其结果只能是文明的倒退与道德的沦丧。

家是国的最小细胞,以此为基点,修正我们的迷失和迷茫,不失为一种最基本、最基础的思想道德洗礼,家是情、国是爱,把对家的深切感情,升华为一种爱国情怀,无论从逻辑关系还是思辨过程都是可行的,情结不在大小,而在于它们对于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作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完全建立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很长时间或更大的努力,但重唤家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已经到来,剥去浮躁和冷漠,摒弃自私与奢望,就让我们在回归中沉淀心灵、滋润精神。(B)⑩

相关链接

【家 礼】

和睦续家风,笃诚敬祖宗。忠孝传家久,礼让家业兴。晏子曰: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父 母】

生儿育女重在教,悉心栽培出好苗。溺爱成仇莫娇惯,树德正本第一条。率先垂范最重要,言信行果须记牢。曾子践言作典范,身教言传品自高。《温公家范》曰:养儿不教害己,养女不教害人。

【子 女】

和颜对父母,侍亲见深情。出入必禀告,尊老贵持恒。父过须悦谏,高堂话恭听。莫论贫与富,孝字记心中。

【兄 弟】

兄弟相顾,如影随行。左臂右膀,手足至情。孝敬父母,兄爱弟恭。骨肉相连,心气相通。《弟子规》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夫 妻】

夫妻之道,天地大义。男女结合,风化本源。夫和而义,妻柔而贤。互敬互爱,命运相连。持家教子,共苦同甘。财无私隐,情在独专。《诗经》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婆 媳】

虽非同姓是一家,经冬历夏度生涯。尊婆犹如高堂母,爱媳恰似亲生娃。和睦相处春风暖,全家气顺无牵挂。不见唐氏亲乳姑,孝名从此传天下。

【立 德】

大肚能容,厚德载物。见贤思齐,除弊补缺。

助危扶困,礼让有节。胸怀大爱,志存忠烈。

四德俱备,光明磊落。八荣八耻,尤关大节。

《道德经》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修 身】

立志贵在恒,宠辱心气平。熟思多善问,谨言贵力行。身正影不斜,存心如明镜。每日宜三省,待人谦而诚。惰傲百事败,勤俭一生荣。善养浩然气,节与翠竹同。曾国藩曰: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孝 亲】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羔羊犹跪乳,鸡抱幼子眠。久病见孝子,养老识逆贤。悦亲楚彩莱,刻木汉丁兰。《诗经》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毛主席说: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

【教 子】

教育子女德为先,立德固本是关键。爱国爱家爱人民,启蒙重在正心源。循循善诱启灵智,因材施教宽与严。溺爱护短常娇惯,病入膏肓后悔难。《苏氏家语》曰: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治 家】

敬祖宗亲父子和兄弟宜夫妻,德茂一生正;重知识崇节俭讲文明持诚信,家和万事兴。《名贤集》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处 世】

吃亏是福,胸怀坦荡。推诚向善,隐忍为上。事惟谨慎,志在图强。闻过则喜,洁身守常。曾国藩说: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崇尚拙诚,反对巧诈。

【敬 业】

社会要发展,百业须振兴。各业关国运,人人尽所能。分工虽有别,诸行不可轻。敬业乐奉献,爱岗情所钟。不望他山高,愿做螺丝钉。雷锋说:干一行,爱一行。

【婚 姻】

择婿选妻,首在品端。反对包办,性格合弦。注重德范,勿重财钱。志同道合,幸福美满。

【交 友】

交友讲情义,非为图于利。择友须谨慎,挚友难处求。心诚无巧语,海怀纳百流。管鲍千古颂,道契志相投。唐太宗曰: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睦 邻】

家和更睦邻,同村是缘分。事事互关照,犹如一家亲。和谐生百福,息讼解纠纷。义巷传天下,季雅买高邻。古人说:亲不亲,故乡人,远亲不如好紧邻。

【网 络】

科技大发展,电脑入万家。本是知识库,艺术绽奇葩。传媒信息大,亦有脏丑假。上网须务正,入邪难自拔。喜爱忌沉迷,莫毁好年华。

【生 命】

万事人为本,生命诚可贵。父母精血养,良师苦栽培。蹈规守法纪,戒斗莫非为。小忍避大祸,乐观看社会。烦恼从容处,大度享百岁。

【守 法】

道德有规范,法律有尊严。立德身自正,守法神自安。事事严律己,学法利维权。和谐促发展,安定致尧天。——摘自兴平《家训》家庭宣传挂画

新闻推荐

兴平五条“绿色通道”扮靓城乡

本报讯(许建刚)兴平市坚持把“大绿兴平”作为“治污降霾、建设靓丽”城市的重要内容,重点围绕改造提升城北景观林带、沿渭生态林等绿化带,打通五条“绿色通道”,构建“绿带”环城、“绿道”连城、“绿...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重唤家风 再塑文化道德的精神力量)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