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立教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示范性和内在感染力。只有教师具有崇高师德,才会有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生活中,具有崇高师德的老师比比皆是。过去有“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老师,今有为入学新生看守行李的时任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老师,还有“散尽家产,一生奔波”的香港教育界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老师,更有“用瘦弱的双肩挑起大山希望”的魅力教师陈宋瑜老师,汶川地震中“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为学生牢牢把守生命之门的张米亚老师,生死关头舍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等,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老师用行动践行了崇高的师德。
当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由于倦怠、平庸、名利、物欲等因素的影响而使部分教师师德缺失,让美好师德的光芒暗淡,令人焦虑。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师德,追求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要做敬业爱岗的模范。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只有具有了这种敬业精神和学习态度,甘于寂寞,廉洁自爱,以仁树人,学会尊重,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做为人师表的典范。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孔子也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教师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学生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教师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学生端正,纵然三令五申,学生也不会服从的。学生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用正直的品德垂范学生,需要诚信为本、坚守高尚情操,做严于律己的模范,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有效。
教师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第二家长。教师在教学中要抱有服务心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用宽容之爱、信任之爱、赏识之爱、理解之爱,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要。师德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深厚的人格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深远、最具体的教育!让我们共同努力,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发挥自身的示范性和内在感染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尽力!
(作者单位:兴平市陕柴中学)(E)③
构建新时期师德师风大讨论(十五)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王晓田)为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生活,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举措。1月16日,由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和咸阳、安康两市群众艺术馆主办,三原、乾县...
兴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