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初级中学 刘淑雯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容易和老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只是看一遍内容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指导学生预习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明确目标,设置问题。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5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就得边读边思考,边探索其所以然。这样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就高了。比如在讲授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画出函数y=2x-5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x为何值时,y=0;(2)x为何值时,y>0;(3)x为何值时,y<0;
(4)当函数y=2x-5的图像沿着y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其解析式变为什么?它是什么函数?图像经过什么象限?一定经过哪些点?
以上问题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课堂上学起来自然轻松,愉快,印象深刻。课堂效果也就提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外,还应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看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比如,在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节时,在预习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以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时可以利用影子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挡住了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者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怎么办?……随着问题的产生,就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动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探究性得以培养。
3、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
总而言之,要重视预习,学会预习。“预习”这一环节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焱)12月16日至17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新安的带领下,市人大常委会对咸阳市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两天来,党新安一行分别深入到秦都区、高新区、渭城区和兴平...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