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东城办庄头小学 刘养维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用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植树、购物、在花园里修植草坪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很乐意、很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用生动的语言,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沟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生动有趣的语言又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必要因素。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教师更应注意课堂语言。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说:“把一块骨头扔过去,小狗是绕圈子跑过去还是直奔过去?”“玩球时捡球,你是直奔过去还是拐着曲线去捡?”这唤起了学生头脑中的经验储备,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内容,并且明白了数学中的概念、公理是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归纳和总结。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让游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性质都是以精炼严密的数学语言呈现的,学生对它们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有时难免理解不够深刻。多媒体的应用,能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图形展现、图形变化中经历探索过程,体会数学概念、公式的意义和内涵。
在数学课中引入游戏,游戏可以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很有兴趣地去思考,去体会数学知识。
四、教学中对学生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
有人说:“激励是孩子进步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孩子,如“太好了!”“我和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话语来表达你的赏识,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去思考。
五、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教是为了学,只有掌握了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教法,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切忌盲目追求形式,使得课堂上“数学味淡,形式主义浓”。我们的教学有时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如在课堂上一会儿上台表演,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游戏……,活动一个接一个,把逻辑严密的数学课搞成了表演。这时我们试想一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了吗?”离开了思维,再热闹的活动,也是无效的。
有时看似平静的课堂,通过教师启迪思维,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同样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涟漪,这种内在的教学活动,并不比看似热闹的课堂活动差。(E)①
新闻推荐
组工干部下基层 党建工作上水平 ——兴平市委组织部践行群众路线工作纪实 杨光显
2013年以来,兴平市委组织部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始终坚持下基层接地气、拜群众暖民心、办实事促发展的工作原则,深入开展派驻“第一书记”、“访百企、进百村、入千户”、“组工干部下基层”等活动...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