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飞
“我们村的笼子、筐子那是不愁卖,在我们村要是没有亲戚朋友,到摘果子的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笼子、筐子!”兴平市莪子村村民很是自豪。
4月15日,记者来到了远近闻名的编筐大村——莪子村。走进赵社会的家,记者看见他正低头编着笼子。看见记者,赵社会说,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编笼子,我已经编了40多年笼子、筐子了,说着伸出了那双粗糙的大手。我不识字,要是没有这手艺,我家的日子就过不到人前头去!凭着这手艺,我给大儿子盖了房,娶了媳妇,供小儿子上了大学,现在大儿子和媳妇在北京打工,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汉中教书,我们老两口现在日子过得舒坦,说着就笑了起来,一脸的幸福。在和记者聊天的同时,不时有人来他家询问笼子的价钱。
在和赵社会聊天中记者得知,他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上过学,从十几岁就开始学着编笼子、筐子,那时候农村用来放杂物和做饭,用来盛柴火,需求量不大。自从农村开始大量种植各种果树后,需求量大增,现在果农家家都有几十个笼子、筐子,多的有上百个。赵社会是个勤快人,他编笼子、筐子比别人快且质量好,加之为人敦厚,从不偷工减料,他家的生意特别好,不用到集市上去卖,方圆几十里的外村人都托亲戚朋友来他家订购。
记者临走时,赵社会说,我听说兴平有好多地方成立了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是我们也能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给大家统一购买原材料,统一管理,既省事又省钱,我们也能做得更大,我们的笼子、筐子,就能卖得更远。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一个朴实农民的心声。(B)⑤
新闻推荐
赵庆明在兴平调研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时强调 突破发展瓶颈壮大经济实力
本报讯(记者刘伟实习生刘正)5月19日,副市长赵庆明到兴平就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及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赵庆明一行先后深入到工业园区的陕西奉航密封件有限责任公司、兴平市兰德机械有限公司、...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