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兴平新闻 > 正文

失衡的教育:农村“空壳化”城市“大班额”

来源:咸阳日报 2009-12-31 00:42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呈现从农村向城市的单一流动,大批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生源的大量流失,也使得各级、各界给农村学校的投入大量闲置、浪费。近十年来,咸阳市区没有增加一所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城市新增学生、加上大量农村学生的涌入,使原本就资源紧张的城市学校不堪重负,同时也加剧了有些学校收取择校费、各种名目乱收费等不正之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基础教育,败坏了校风、学风,败坏了教师、教育在群众中的良好声誉,对此家长们敢怒不敢言,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拥挤的教室

礼泉建陵东陈小学大门紧闭,没有一个学生

本报记者 董晓东 孟利明

每到周日下午,从各县区开往市区的公交车上,进城读书的中小学生占了旅客总数的一半左右。据教育行政部门统计,2008年与2004年相比,咸阳市农村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了144864人,农村初中在校学生人数减少了35017人;市区城市小学生人数增加了3199人,城市初中人数增加了5890人。据一位教育部门干部透露,实际上,这些无论是减少还是增加的学生数目都是保守数字。具体数字比这要大得多。

生源的大量流失,使农村有的学校逐渐“空壳化”,一些学校仅有五六名学生,教师倒有七八人。而这时候,在咸阳市城区的各中小学校,大班额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有些班级甚至达到110人左右,爆满的学生让学校、教师已经严重超负荷。

“空壳化”被挑在空中的农村学校

近年来,由于咸阳市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学生向城镇迅速流动,并且数量逐年增大。学生流向整体上呈农村完小——中心集镇学校——县镇学校——区域性中心城市学校单向流动,且以向本区域内城区流动为主。其中以进城务工子女的迁移最为突出。

“仅2009年,秦都区就增加了9000多名农村迁移生,不知道是怎么消化的,而在礼泉、乾县等比较偏远的农村学校只有几个学生,甚至出现校园荒草丛生的情况。”礼泉已有多年教龄的老师说。原本乡间朗朗的读书声突然沉寂下来,而这些迁移的学生如同赶潮儿一样集中在城镇的学校内。

尽管经过“两基”攻坚,农村的教育、教学条件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改善,但教育质量的提高却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和城市比起来,农村条件依然艰苦,留不住好教师,吸引不来优秀大学生,学生的流失就很自然了。

一些家长为了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举家搬迁或者陪读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家长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了给子女营造成才的条件,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已经超出政府和社会的供给能力。

2007年以来,咸阳市教育系统虽在新一轮布局调整中,撤并学校300余所。但农村特别是中心集镇以下的村完小学生大量流出,与学生流动相适应的农村教育整合机制和管理机制又未能完全跟上,单校办学规模逐年趋小、班额趋少,40人以下的班额已属常见,一个班级几个人,这些学校当中还有校舍建成不久,且一部分还需偿还基建债务的,甚至有刚刚建成的新校没有学生的窘境。据了解,兴平一所小学2003年多方投资45万元,建成校舍2524平方米,校内现有学生5人。类似近期农村建成的“空壳”学校在咸阳市不在少数。这些使用寿命在30年的学校呈空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

超负荷被重压沉沦的城市学校

面对大量涌入的农村学生,城市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没有把农村学生超常规流向这一趋势纳入教育规划中,近十年来,咸阳城区人口呈几何数增加,全市却没有增加一所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面对学生的城镇化流动、大班额,城市学校老问题就愈发“雪上加霜”。小学3000人、初中4000人的学校随处可见,有的学校可达到60多个班,初中可见到50多个班,各班学生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教育部规定一个教学班以45人为宜),实际上,一个教室,10多排桌椅,最前挨讲台,最后靠墙根,中间过道只是一尺宽的距离。有些学校干脆取消了讲台,因为课桌太多放不下讲桌。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我都不敢给孩子喝水,从座位出来上厕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班数、人数剧增,学校功能用房被大量挤占,学生活动场地大幅度减少。虽然这些依然满足不了转移入城学生接受城区教育的需要,但这种超大班额、超容量的现状同样给学生的就学环境、就学质量、活动空间等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招生考试,不允许收取择校费、赞助费及其他不正当费用,甚至以校长就地免职做撒手锏。面对需求与资源之间的巨大反差,这纸禁令显得多少有些苍白,家长们为孩子能在好学校读书还是使尽浑身解数,要钱给钱,要礼送礼,对这一禁令一笑而过。教师、教育在社会上的美誉度逐渐丧失殆尽,反倒成为众矢之的。

投入是解决失衡的关键

尽管目前许多农村已经新建了学校,但“叫好不叫座”的现实,使之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城市却很少建起新的学校,还要背负源源不断新生的负担。咸阳市的几所大型中小学校,有的学生人均不足两平方,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乃至学生的切身利益。“按照现在这样的增加速度,许多原本具有优势的城市学校,现在已经变得没有优势。”市教育局对此也说出了他们的焦虑,大班额带来的教学管理、学习环境的困难日益突出。

在同等规模下,加大城镇学校的经费投入,提高学生经费标准,并建设一批新校,扩大和发展城镇原有学校的规模,充分发挥民营学校接收随迁子女的作用和方式,通过支教、发展远程教育等都不失为调节这种失衡最有效的方式。

咸阳市教育局出台《咸阳市“十一五”期间支教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城区教师评定职称必须有在农村学校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促进优质师资力量向农村倾斜。目前,咸阳市渭城区和兴平市每年选派10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咸阳市投资一亿多元为14个县、市、区建成教学光盘播放设施3840套,卫星教学收视点2200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534所,优质化远程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城镇和农村失衡的有效补充措施。

如果说未来的迁移潮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那么加大城镇学校经费投入和建设步伐就显得尤为紧急了。近年来咸阳市对教育的投入有了很大增加,但是这些投入基本上被人员经费和学校维持所占据,事业发展的投入很少,更别说新建学校。而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是政府,义务教育又是一个花费多无效益的产业,除非建高收费贵族学校,社会资金很难投向义务教育。要解决城市上学难的问题,只能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舍此别无他径。

迁移子女进城作为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变化过程,教育投入和管理也应该及时跟进,农村学校的“空壳化”,城市学校的不堪重负,应该在投入机制、解决资金问题的渠道上及时拿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一切关系教育、重视教育的说辞都只是空谈,贻误我们的基础教育。

资料:根据《陕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陕西省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41万多人,较2004年增加22万多人,增长比例113.21%,而且这个数字还会再增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随迁子女涌入城内。(D)⑤

新闻推荐

黄色光碟引发的罪恶

查到犯罪嫌疑人的老窝。鲁宽新本报记者韩焱2010年1月7日晚,寒风凛凛。外来妹刘娥(化名)与朋友互道再见,由于聊天尽兴,出门时已11时了。急于回到自己温暖小屋的她,拉紧衣领,脚步匆匆。来到陈杨寨转盘十字...

兴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失衡的教育:农村“空壳化”城市“大班额”)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