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郭卫社 刘卫明 杨启涛)兴平市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创新活动载体,大力开展“三业”活动、积极实施城乡帮扶工程、全面推行党群议事制度、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引领农村经济驶入科学发展快车道。
开展“三业”活动——兴业富民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兴平市基层党组织坚持把支部带头、培育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开展“支部带头抓产业、党员示范创实业、百姓携手富家业”活动,积极探索新产业,注重发展新农业,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通过强化培训、引导示范、科学帮扶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解放群众思想,激发创业热情,充分发挥致富能人、产业能手、专业合作社等示范带动作用,制定产业科学发展规划,协调农林、水利、电力、土地、财政等涉农部门,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注重把党员示范、引导帮扶作为壮大农村经济的着力点,努力实现“点——线——面”效应。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积极推进种植业“三万工程”、养殖业“三五工程”,壮大“一村一品”,真正做到了抓一个支部、兴一个产业、活一处市场、富一方群众。“三业”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市清水莲菜总面积发展到1.9万亩,设施蔬菜发展到2.3万亩,时令水果发展到2.75万亩,全市生猪、家禽分别存栏63.3万头、200万只,各类特色产业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发展。
实施城乡帮扶——“输血壮身”
全市确定26名市级领导、74个市直部门和双管单位、驻兴企业的444名党员干部联系包抓14个乡镇(办)的70个行政村,着力在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等方面,大力开展帮扶活动。农林、水利、人劳、计生、民政、农发、电力等涉农单位,采取上门走访、富民政策咨询、党建知识专题讲座、党建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送温暖、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送政策法规”五送五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目前,已先后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会40余期,培训农户6000余户,开展秦腔演出10余场(次),新建农业示范园25个,新修沼气池450口,为包抓村群众办实事183件,解决问题327个。
推行党群议事——民主决策
全市各参学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面推行“党群议事会”制度,村“两委会”在出台政策、招商引资、实施重点工作时,都要吸纳党员、村民代表、村“两委会”班子成员、致富能手等各类有声望有影响又热衷于集体事业的人参与到党群议事机构中来。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广征民意,认真听取群众在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汇集各方智慧,凝聚民心民力,真正为村上解决一些难题难事。在操作程序上,按照“会前沟通定议题、两委会讨论拿方案、群众票决定盘子、代表监督抓执行、结果公示听意见”的一整套“规范性动作”,形成“大事能议、议而能决、决而能行、行而有果”的新机制。目前,全市各村已就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924件大事要事进行商讨,达成共识,交由村两委会组织实施。
建立党内关怀——激发活力
兴平市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党内和谐的要求,把关怀帮扶困难党员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突破点,落实党员干部和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生产帮扶、医疗帮扶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下岗失业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政府担保申请贴息信贷资金给予扶持,倾斜政策送致富信息、落实脱贫项目、提供必要农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本领。把体弱多病的困难党员全部纳入医保范围,从基金中支付医保费,并发放“爱心医疗优惠卡”,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确保每个困难党员都能享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市级领导和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三带、三问、三帮”和“庆七一”等活动,对农村、企业和城镇社区的218名困难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慰问品总价值共计8万多元;在9月初,为8名新入学的贫困党员子女送去助学金2.4万;为张学智等30名上世纪70年代初参加农村基层组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宣传队工作的党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100元。 (B)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庆记者张蓉实习记者冯旋)一男子手持羊角锤闯入兴平市店张信用社,欲抢劫钱财。直接逼迫抢劫没有得逞后,他又将一疑似爆炸物抛在大厅内,趁现场混乱逃之夭夭。昨日,记者从兴平市公安局了解到,该男...
兴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