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林
说起我与《咸阳日报·教育周刊》(以下简称《周刊》)的交集,应该开始于2011年春。2011年1月1日,作为全县第一批专职保安的一员,我被安排到了武功县大庄镇枣林小学工作。作为专职保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收发报纸,学校订的报纸比较多,当邮递员第一次送来报纸时,《周刊》便以精巧时尚的版面设计、丰富多彩的插图、贴近师生的文化氛围,让人眼前一亮,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于是,我便记下了报纸上的投稿邮箱,并试着写一些关于校园、师生、求学、知识和乡愁等方面的诗歌、散文,向其投稿。时间不长,我的诗歌《校园春日》便在《周刊》发表,看着自己粗浅的诗歌变为铅字发表,传遍全市的大中小学校,那份喜悦和激动,时隔十年,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发表就是动力,动力化作激情,紧接着,我创作的《老师的心》《军训时光》《童年的记忆》《春雨校园》《求学的路上》《秋天我们上学去》相继发表,截至目前,约有六七十篇(首)之多。
发表了一些作品后,我才见到或认识了《周刊》编辑部的各位老师们。王永杰老师的散文有着冲淡平和的文笔,精妙动人的构思,看了总会让人心生敬意,特别是他的小楷字,端庄灵动、自成风格,与冯西海老师曾共同出版诗书画合集。辛建斌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谈吐、才华横溢的文笔,一直是不少文学爱好者的偶像。郭增群、薛丽等编辑老师们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待人诚恳热情、和蔼可亲,让人一见如故。
在我看来,《周刊》是广大老师和学生们心灵的芳草地、伊甸园。
校园文学版面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歌唱师生谊、同学情,其中的《精美短文》栏目读后,给人以启发、触动和教益。
教育园地版面内容五花八门,让人一日不看,如隔三秋,其中的《教育短波》栏目简明扼要、真实及时,是校园工作的晴雨表、万花筒。
天下教育版面的诗、画、书法、摄影、热点事件,让人丰富知识、大开眼界,其中《冷眼热泪》栏目总能找到社会的焦点、教育的痛点,入木三分、正本清源地加以分析,语重心长地指出解决的途径,让人心中有数、如释重负、沐浴阳光;《重点推荐》栏目贴近教育教学,不时让人有所悟、有所得;《天下美景》栏目往往能撷取生活中不易让人发现的美好和感动,让读者获得心灵的慰藉、艺术的享受。
前一段时间,记者赵常丽撰写的人物特写《书痴王若林》,在2021年4月21日《周刊》的《校园达人》栏目发表。实际上,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在《周刊》“亮相”,我本平常人,三次高考落榜,走投无路才从军到山东烟台莱阳的军营。对此,我一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非常感谢赵常丽和景东旭两位老师,他们在百忙之中能关注到人在乡村的我,并把我和我的经历付诸笔端、形成文章,展示在大家的面前,也要感谢《周刊》的王永杰老师和编辑部的其他诸位老师,有了你们的关心、鞭策和鼓励,才让我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满怀信心、不知疲倦、风雨前行。(E)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信信记者冯旋)一名年近八旬老人将自己的地亩款放在家中却“不翼而飞”,武功公安民警通过细致调查和耐心寻找,成功找...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