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林
唐代著名诗人姚合(公元779—855年),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中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最后任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他所开创的诗派被后人叫作“武功体”。
武功主簿是一个正九品的小官,主要工作就是记录县内大事,接办各类文书。武功山水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在担任武功主簿的三年时间里,姚合在公务之余,偷闲游览了不少武功的山水风光和人文古迹,写下了三十首关于在武功从政、生活的诗作,定名为《武功县居诗(三十首)》。这些关心民瘼、诠释禅心的优秀诗作,以“达人之大观、幽隐之静趣”的神韵魅力,在当时的诗坛名噪一时。他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等诗坛名流多有来往唱和,因为诗风相近、志趣相投、关系密切,所以与贾岛齐名,世称“姚贾”。正是因为他的成名诗作写于武功、影响深远,所以他所开创的诗歌流派,才被后人和史书称作“武功体”。
姚合的《武功县居诗(三十首)》涉及到了唐朝时期,武功的不少山川地形和乡土风情。“引水远通涧,磊山高过城”,写的是现在位于武功县大庄镇的汉、唐水利工程“六门堰”(三江口)遗址,足见工程浩大,让人叹为观止。“叠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可见当时的武功古镇,山清水秀、溪流潺潺、竹林苍翠,人民用竹子生火做饭,很有诗情画意;“路当边地去,村入郭门来”,说明当时的武功县城交通发达,是通往边地的交通要道,村落聚集、和谐相处、市井繁荣。“上山方觉老,过寺暂忘愁”,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小华山、稷山、香山、梁山、小泰山、九盘山、喀山等山岭,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这样叫了,而且山势陡峭、攀登不易、寺庙颇多、香火鼎盛,让作者淡忘了闲愁、获得精神的解脱。“同官数相引,下马上西坡”,表明现在位于西宝北线武功镇段的西坡,当时已经是交通要道,而且比较陡峭、高耸,上坡需要下马步行。他的《武功县居诗(三十首)》还有不少淡泊人生、超然世外、美轮美奂的佳句,足可流传千古、百世流芳。“长羡刘伶醉,高眠出世间”,洒脱、高洁的真性情溢于言表。“山宜冲雪上,诗好带风吟”,冒雪上山、迎风吟诗,实在让人心仪和神往;“秋澄照树色,寒雨落池声”,诗中意境恰如一幅山原秋雨图,让人感受到了透彻心神的孤寂和壮美、萧瑟与丰盈。“闭门风雨里,落叶与阶齐”,那种人在官场,身处世外的“大隐隐于市”的境界与操守,让人发自内心地赞叹和仰望。(B)(13)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韩永国)根据《武功县砂石采运管理整治实施方案》和《武功县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4”专项治理...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