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平书
面对中央电视台的摄像镜头和记者提问,要我回答关于biangbiang面的评选问题。我实话实说——此前不记得是哪一年,大概也是由中央电视台和相关组织搞了一个“全国十大面食评选”。那一次,听说陕西的biangbiang面未能入选,我心里虽然有一种遗憾,但是也并不太在意。一是这些年评选太多,麻痹了;二是了解有些评选,不地道,也不奇怪。这次,2016年,还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同一话题,是在我的故乡被提问,尤其是问到对上一次评选当中biangbiang面为何落选,我便不能不对相关话题与耳中听闻的某些故事,认真些了。
我便想,那次评选不会有个错觉吧,不会把biangbiang面当作是专门给皇帝老儿、宫廷后妃们吃的吧,那就把对象搞错了。因为这些年来搞饮食评选,总听见推荐词中有这类东西,譬如:“此面食曾经被某某皇帝钦点,云云。”也常常是这类词会正中评委们的下怀。biangbiang面可不是这类玩意儿。其一,biangbiang面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它的身份高贵,而恰恰在于它的平常。传统折子戏《女起解》中的差人崇公道有两句口白:“四川人爱吃米饭,陕西人爱吃燃(黏)面,我老汉嘴里没牙,光爱喝红苕稀饭。”什么是燃(黏)面?就是刚从锅里用笊篱捞在碗里的面。关中自古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就在咸阳市西部的武功县设有教稼台。小麦是当地跨年度生长的最重要的农作物,面食便是当地人自古不可或缺的家常食品,旧时乡人给孩子定媳妇,一个选择标准就是看女子做饭的手艺如何,民间没有听说哪一个家庭妇女不会做biangbiang面的,因为那可是一年四季的家常饭食。关中人对biangbiang面的那种融化在血液中的感情,平时看不出来,只有离开了故乡,产生乡愁思念的时候,那种平时不太显露的感情就出来了。所谓乡愁,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对那一大碗可口的biangbiang面的思念。这就是biangbiang面的魅力。再说了,皇帝老儿、宫廷后妃的饭量可是雀儿的胃口,嘴巴馋,嗉囊小,看见关中老百姓盛biangbiang面的大老碗,恐怕也会把他吓得半死。所以,用称中药的戥子来称关中装麦子的大麻包,那怎么不会出洋相呢!
再说了,这些年,市场一开放,商品意识一进脑袋,那专门玩花样的就空前多了,时常会把人的思维搞糊涂。就说面食评选吧,究竟哪种面食好,得舌头和胃口说了算,因为面食说到底是食物,是喂肚子的。可是我们却经常发现,这类评比,总是眼睛在做总裁判。眼睛做了裁判,那自然让眼睛生色放光的玩意儿就会应声而来,所谓花拳绣腿,搭皮扇面,中看不中吃的花色花样就会层出不穷。时常是眼睛满意了,坑的却是肚子,是消费者。我不知道面过去有没有搞过公关和宣传,但是却知道biangbiang面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向外宣传的花招,没有什么秘不示人的祖传秘籍。一把小麦面粉,用水和成面团,等到一定的时候面“醒了”,或使用一根长擀杖在大案板上“biangbiang”地用力推擀,或者分压成小条子,同样单个用两只臂膀手掌“biangbiang”地在案板上抻扯、摔打、撕片,沸腾的锅里只扔一把青菜,捞在大老碗的面上只加一勺干辣椒面,最响亮就是半勺热菜油泼下产生冒烟气时“刺啦”的一声,这基本就是biangbiang面的全部手艺。会不会因为太本分,不会故设悬念,就被视为不识时务而出局呢?因为我可听说,有的面食确实有招惹评委喜欢的招数。这个时代,有人太会搞噱头了!
我还这样想,不知道怎么就由面食突然想到了人。当你真的品尝过了面,感觉到它确实有一种与别的面食不同的味道、而你却一下子不能够确切地表达,你是否此刻可以试做这样的联想,想一想与你曾经打过交道、留下印象的某些地道的关中人群,想一想他们曾经在你心里产生过回旋并留下性格印象的那些字词,譬如:朴素、率直、实在、厚道……当然也免不了会有迟钝、落伍等等。此时,你顿时就会心里豁然大亮,呵呵,不错,真是天高土厚,树大根深。说不定你又会一时想起元好问那几句话:“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尚勇,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你此时便会不由感慨:这老碗,这裤带面,这biangbiang面,多实在的名字啊!
说不定,你最后会突然问我:嗨,你刚才说的那另外两句,再说一遍?我会得意地再重复:听戏要听桄桄子,吃饭要吃 子。
我还会再补充,这是那年去汉中,听汉调二黄剧团那位团长说的,大概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吧。(B)(10)
新闻推荐
医院门前又见“丢麻袋” 明知是骗术为啥还落圈套? 受害人:骗子给我衣服里塞钱
公安浐灞分局局长王毅刚给受害者返还被骗现金记者王涛摄医院附近遭遇“丢麻袋”骗术,受害者知道对方设陷阱骗人,想着赶紧逃离,没想到还是掉入对方的圈套。6月15日,灞桥警方通报了这起刚刚侦...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