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景东旭
“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既是老师,又像保姆!在课堂上,要一边上课一边为孩子擦鼻涕、维持秩序、察言观色……”金淼焱如此说。
一次,一个孩子癫痫病突然发作,金淼焱第一个跑过去和班主任把孩子抱起来急救;学生们不小心因意外受伤了,陪着去医院看病总有她的身影;孩子拉裤子,班主任忙不过来最先想到叫的人就是金淼焱……学校老师每月放假,管理学生人员紧张的时候,她更是看过大门、扫过厕所、洗过碗筷、铺过被褥……
教育界都知道,特殊教育工作又苦又累,还难出成绩。2011年金淼焱来到武功县红太阳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早上天不明就到校,下午过了饭点才回家,一些孩子要全程照顾操心,这样的付出,要比在普通学校当教师大很多,但她没有一丝抱怨,从头学起,从为孩子洗脸洗手开始,每一个老师都是请教的对象,每一个教室都是学习的场地。在她不断努力下,有着20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她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基本胜任了这一工作,凭着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与执著,她的工作受到了学校同事与孩子家长的认可,在红太阳特教学校,很多孩子都不叫她老师,而是叫她:“妈妈!”
特殊教育有很多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一面,她给有的孩子擦屁股,给有的孩子洗脚、剪指甲,领着孩子到家里住,一些孩子家境困难,她还给孩子拿来自己家的衣服和鞋子……就是这样,她用中华传统女性的温柔与贤淑,诠释着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用自身的感悟与成长,书写着人生最华丽动人的时光。
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金淼焱一直奋战在教育一线,从一名青春年少的小姑娘成长为中学一级语文教师,先后获得镇级以上奖励20余次,多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50余篇教学论文、新闻稿件、诗歌等文学作品在《武功教研》、《有邰文苑》、《咸阳日报》、《教师报》上发表。在仁成学校工作期间,虽然离家远,家庭负担很重,从来没有影响过工作,无论是父亲生病住院、自己生病、儿子高考都没有请过假,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
2015年初,武功县红太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申请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项目,作为中心的负责人,组织策划活动成了金淼焱工作的重点,在短短7个月里,学校一共开展大型社会活动10次,其中融入活动8次,家长培训2次,小型活动8次。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所有活动的策划、资料都要她去做。当每一次活动结束的时候,她的嗓子都已沙哑了!
在负责学校工作几年里,学校的日常管理逐渐趋于完善,教学质量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学校先后被武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确定为“爱心体验基地”;被中共武功县委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残联授予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等多家单位授予优秀家长学校,2014年学校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残疾人之家”。 (E)②
新闻推荐
谁也阻止不了我对学生的爱! ——记武功县小村学区仁康小学校长赵雪莹
本报记者郭增群在武功县小村学区,只要你一提起“赵雪莹”这个名字,那可是无人不知晓的。在教育同行眼里,她是一位名师,教学业务精湛、业绩突出,是名副其实的市级教学能手、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