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伟
本报记者 马驰骋
近几年,在武功的老县城活跃着这么一支共青团队伍,每年学雷锋日、清明节、苏武墓祭祖时,这些来自后稷中学的团员们便聚集在离县城不远的教稼台、苏武墓前,参观并聆听后稷教稼的故事,感受苏武牧羊的情操。
学校这项活动最早的发起人,便是后稷中学的王恒伟老师。2009年王恒伟担任后稷中学团总支书记伊始,便充分利用起武功老县城附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利用距离学校很近的教稼台、苏武墓这两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第二年后稷中学共青团便被评为咸阳市“五·四”红旗团总支,第三年被评为陕西省共青团“五·四”红旗团总支。汶川地震发生时全校发起倡议捐款,该校学生捐款3000余元,列全县第一。
2013年,来自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苏姓后稷在苏武墓前举办祭祖活动,现场聚集有几万人,王恒伟带领着上百名团员穿梭在人群中义务服务,协助布置会场,做好后勤保障。平日里带学生们来参观时王恒伟会请来导游专门进行讲解,苏武的故事已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祭祖当日学生们在苏武纪念馆前大声朗诵诗歌,又引得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
让王恒伟记忆犹新的是,有新入团的几个学生听完苏武牧羊的故事后,对他说:“王老师,我们想在这儿集体做个承诺:珍惜自己、健康成长,回报母校、回报祖国……”听着孩子们的承诺让王恒伟非常地感动。到了学雷锋日,在县团委的号召下,王恒伟又领着学生们到街道上义务打扫卫生,随后到教稼台感悟“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后稷精神,这也是后稷中学的校训。
自王恒伟担任团总支书记以来,后稷中学的各项活动也丰富多彩了起来。连续5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王恒伟从策划到组织再到彩排尽心尽力;每天中午“后稷之声”广播站会准时响起在校园中,学生们朗读王恒伟选出的优秀作文、励志故事、学习方法、安全事项,还有最受大家欢迎的点歌服务。放学后,作为全县仅有的4名基层文化市场监督员之一,王恒伟将基层文化市场监督证佩戴好,还要去学校附近的网吧转转。
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占据了王恒伟大量时间,可是教学上他并未落后。他连续7年参加中考复课会,作为代表为全县化学老师上示范课,进行分析知识考点专题讲座,5次被评为中考优秀个人。去年,因同事生病,他一个人代整个年级8个班的化学课,最多时从早到晚一天10堂课。中考前不慎遭遇交通事故,王恒伟摔断了三根肋骨,可他仅仅在家休息了不到两周便重返课堂。
同事们对王恒伟的评价是:“为工作而生,为教育而生。”仅去年他获得的荣誉称号便足以说明这些:2014年武功县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014年武功县十大杰出青年之一。(E)③
新闻推荐
北宋时期,在武功县城(现武功县武功镇)北五里许的西原上,有一个游家庄,是北宋名臣游师雄的故里。游师雄(1037——1097),字景叔,宋英宗治平元年,年仅二十七岁的游师雄中进士,历任仪州司户参军、陕西转运判官、...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