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平有个大村叫西温阳坊,提起该村的由来,必先从武功县仁村的康姓说起。相传,宋朝末年,有个学识渊博、为官清廉的人,叫康居敬,当过河南信阳郡守。中年后见朝政日益腐败,积重难返,很是痛心,又无可奈何,便借守孝之故辞官回家。以后西迁武功,垦田造屋,教子耕读,时遇兵乱年歉,他看见有疾难者,总不忍心让他们流离失所,便把自己节衣缩食攒下的钱物四处救济,并把自己家中口粮拿出当种子,号召乡民联合起来垦荒种田。他的三个儿子也同心同德,尽力扶贫帮困。他们的仁行义举,救活了不少濒临死亡的灾民,鼓起了乡民生产自救的勇气,乡民们都很敬重他,把他家叫“仁义康家”。以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仁村”。由于仁村的生产搞得红火,乡民们生活水平高,四方难民不断涌来,不久便显得人多地少。康居敬又倡导大家疏散生存。他以身作则,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迁到乾县南塬,就是现在乾县原姜村乡康家村;一个迁到兴平西部(即现在的原赵村乡)温阳河西岸定居,故称村名为西温阳坊。
从宋末(约公元1246年),至今750余载,康居敬宽仁厚德的美名世代流芳。现在三村后裔7000余口,每年春节、清明节,各村代表必到始祖的祠堂、坟前虔诚祭祖,祈念继承先祖美德。(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静远)近年来,咸阳市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2014年9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咸阳市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