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zhì)之隘巷,牛羊腓(fěi)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yí),以就口食。蓺(yì)之荏菽,荏菽旆(pèi)旆。禾役穟(suǐ)穟,麻麦幪(méng)幪,瓜瓞(dié)唪(fěng)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fú)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xiù),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jù)维秠(pǐ),维穈(mén)维芑(qǐ)。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yǎo),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dī)以軷(bó)。载燔(fán)载烈,以兴嗣岁。
卬(áng)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xiù)亶(dǎn)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履帝武敏:踩上了天帝脚印的大拇指。
禋祀:一种野祭。祭时用火烧牲,使烟气上升。这里似指祀天帝。一说指祀郊禖。禖是求子之神,祭于郊外。
先生如达:意谓后稷是姜嫄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却如羊生羊羔般顺利。
菑:“灾”的异体字。
邰:地名。邰故城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这句是说后稷到邰地定居。相传后稷在虞舜时代佐禹有功,始封于邰。
取萧祭脂:周人重气,祭天时燃烧萧艾及牛羊脂,气味浓烈以此取悦天帝。
卬:周人自称。
豆、登:均为盛肉器,木质谓豆,瓦质谓登。
后稷肇祀:后稷始创周人的祭祀制度。
中国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作为周部族史诗之一的《生民》,其价值弥足珍贵。它记录了有关周始祖后稷的传说,歌咏了其功德和灵迹。尽管在记叙后稷的诞生中含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并不影响全诗所记载的历史真实性。因此这首诗是研究周民族发展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全诗共分八章,首章从姜嫄虔诚祭祀,“履帝武敏”受孕叙起(踩上了天帝脚印的大拇指),二章、三章接叙后稷的诞生及屡弃不死的灵异。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诗歌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得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弃置于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庇护并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弃置于树林中,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一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宏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四章、五章、六章歌颂他非凡的种植才能:诗中用“旆旆”“穟穟”“幪幪”“唪唪”等丰富多变的语汇来夸饰赞美不同农作物的繁茂,用“方”“苞”“种”“褎”“发”“秀”“坚”“好”“颖”“栗”准确地描述农作物在播种、发芽、生长、拔节、孕穗、成熟等各个阶段的特征。在享受丰收的喜悦中,后稷在有邰之地(今陕西武功县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武功亦就成为周部族的发祥之地,也是古时的农业生产基地。七章、八章尤为精彩,寥寥数笔便把热闹非凡的祭祀场面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人们有的舀,有的簸,有的搓,有的商量,有的计划;蒸饭时升起的热气与点燃的萧脂散发出的香气弥漫在一起,笼罩了整个祭坛,透过烟气依稀可见那丰盛的祭品,还隐隐传来淘米的嗖嗖声。当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后稷主持祭祀,祈求上天永远赐福,绵及子孙。
《生民》的主人公后稷和他的母亲姜嫄是咸阳地区最早的历史文化名人,后稷后来被神话为“谷神”,因为他发明了农业生产,种植了五谷,让人们学会了稼穑之道。后稷在中国农业史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其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象征,农业精神的象征,农业丰收的象征,农业经济的象征,亦和“社神”并称为“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今武功镇西南有古遗址教稼台和姜嫄墓相望。(B)(13)
作者简介:
王渭清女,1972年2月生人,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近年来研究的视点是中国古代性别文化以及两汉关中城市文化研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贾乐刘刚)考核指标是整个考核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考核工作有效开展的“牛鼻子”和“定位仪”。在今年的审核过程中,武功县坚持少而精、可量化、易考核的原则,严格程序和标准,科学确定2015年...
武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