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武功新闻 > 正文

承载感恩文化的武功报本塔 杜晓辉

来源:咸阳日报 2015-04-16 22:53   https://www.yybnet.net/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赴陇州察看旱灾,途经武功,勾起了他幼时母亲对他疼爱有加的往事的回忆,便动情地向随从人员说:“此朕生处,慈颜面貌,无可复追,生养之恩,不知何以回报。”在视察途中的一天夜里,他梦见佛家妆饰的母亲告诫自己要爱民兴国,礼贤下士。那个晚上,李世民“悲感流涕达旦”。想起母亲为了他的成长,领他读学《诗经》、《论语》、《三国志》等书籍。春夏秋冬半夜天,不厌其烦手把手教他练习书法。他发烧身体有病,母亲更是彻夜不眠,为他用酒搽洗额头与身子。往事历历,感慨良多,于是决定建寺修庙,彰显其母劬劳慈德的伟大功绩。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世民传旨在武功庆善宫旁为母亲修建慈德寺;在母亲生前常去拜佛念经的地方——代家乡观窝台建清凉寺;在母亲当年背他捡拾麦穗的地方——贞元镇可层铺村建感恩堂。至今,这三个地方每年农历的正月二十、二月初四和三月初十都分别过庙会唱大戏。庙会上人如潮涌,鼓乐宣天,彩旗招展,进香化缘,买卖交易,吃喝杂耍,念经说书,祈福拜佛无所不有,真是热闹红火。

现在,三个寺庙每年过会第一晚挂灯,唱戏都必须得唱《周仁回府》或《三娘教子》,说这是老先人传下来的习俗不能更改。千百年来,人们就是在庙会上用看戏、听书和念经等方式,接受感恩文化里的忠、孝、礼、义、诚、信、仁、慈等美德。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李世民颁旨又在京都长安为母亲修建弘福寺,在母亲去世的涿州修建泓佛寺。用佛家慈悲的胸怀和广结善缘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在对母后敬仰与神往的同时,要有知恩必报的宽阔胸怀。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回到武功宴请闾里故老,村邻士女,给他们赏赐物品。当他看到修复一新的庆善宫,又一次“思母大恸,题诗抒怀”,并将一直珍藏的胞衣拿出祭母感恩,让在场的人,无不唏嘘流涕。并将生养他的县城北关故宅辟为感恩母爱的展示馆。从此,这里变成了各级官员和当地百姓接受感恩文化的教育基地。大和元年(公元827年)初,刚刚登基的唐文宗李昂为了整纲肃纪教育官员,在梁守谦等大臣的建议下,亲自带领州府以上官员来到武功接受先祖感恩文化教育,让官员都要多些感恩与宽容,少些计较与争斗,多为百姓谋善事、做好事。唐文宗为了让先祖的感恩文化发扬光大,决定改馆设寺,批为佛家道场,拨银在祖宅上建报本寺、筑报本木塔,以示这次重温感恩文化活动意义的深远与重要。

然而,就是这个象征着李世民报答母亲和家乡父老养育恩情,且有着非凡意义的报本木塔,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雨剥蚀后,终于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半部垮塌。武功民众为了将心目中感恩报本的丰碑重新建立起来,不给后辈留下缺失与遗憾,四处奔走,积极捐款捐物,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建成了高39.66米,七级八面,挺拔俊秀的砖木结构的报本塔。能工巧匠们还给每层的八个角雕刻了龙头,每个龙头的下颚处还悬挂了一个铜铃,这样七层八面就悬挂了56个铜铃,增添了报本塔的厚重感和艺术感,也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高超技艺。

将感恩文化装载得满满的报本塔,向外放射着李世民回报母爱和对家乡父老的深厚情谊。清脆、洪亮的铃声,诠释着知恩图报的人性光芒。听!那“叮叮当当”的声响,不正是感恩文化的延续与呐喊吗?(B)⒀

新闻推荐

武功县贞元司法所 利用古会开展法制宣传

本报讯(李柯朱晓燕)农历三月初十时逢铺邑村一年一度的古会,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充分利用古会村民集中,覆盖面广的特点,武功县司法局贞元司法所走进古会,摆设普法“摊位”进行法制...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承载感恩文化的武功报本塔 杜晓辉)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