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石
近年来,武功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建设、提升品位,初步建成了规划超前、布局清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新型生态宜居县城。截至目前,绿地率达到30.5%,绿化覆盖率达到3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56平方米。
氛围浓厚,创园人人参与
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建设“两富两美”新武功,是武功县的既定目标。召开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动员大会和分析协调会,邀请专家对创园知识进行了培训,利用广场、商场等处大型电子屏、出租车、电视台等全方位宣传创园信息,营造了“全民参与创建、全民动手创建”的浓厚氛围。同时,坚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11年~2014年,武功县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每年达80多个,植树造林2万余株,义务植树成活率为92%以上。累计义务植树6000人次。
超前规划,“创园”有的放矢
该县编制完成了《武功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20)》,分县域范围、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规划面积分别达到397.8平方公里、142平方公里和20.48平方公里,按照“一环融绿、绿色为底,三带引领、生态连通,四楔渗透、城绿交融,多廊串联、绿网纵横,多点布局,绿园璀璨”的布局结构,建设大美武功,园林绿城的关中园林生态县城。
资金到位,“创园”成效显著
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共建、自建和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鼓励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形成政府、单位、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绿化资金的格局。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01.61万㎡,绿化覆盖面积232.31万㎡,绿地率达到31.5%,绿化覆盖率达到3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06㎡。先后建成了中心广场、火车站广场、迎宾广场、财政小广场等广场绿地,为市民休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今年启动建设的园林公园及多功能中心和迎宾广场景观建设项目。新增绿化面积124000㎡。在迎宾大道、人民路、邰城路、民生路等多条城区主干道上栽种了名目繁多的景观树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在道路绿化的同时,结合城区南临陇海线、西宝高速、南有渭河分隔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了防护林带建设工程。
此外大力开展“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小区”创建活动,目前,城区拥有省级园林单位2家,市级“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居住区23家,县级花园式单位、居住区33家,占驻县单位总数的51%,县城单位、居住小区绿化面积达到77.83万平方米。
严格管理,“创园”有法可依
在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武功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武功县绿化管理办法》和《武功县绿线管理办法》、《武功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加强城市绿化保护的监督、执法和巩固绿化成果提供制度保证。制订了园林绿化的养护规范、养护标准和考核细则,购置了洒水车、剪草机、绿篱修剪机、打药车等园林机械设备。县住建、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程序严肃查处擅自侵占、破坏城市绿化景观的行为。
通过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促进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生态、人文、精致、宜居”的新武功已初具规模。(H)②
新闻推荐
10月16日,武功县南仁三农服务中心旭日现代农业园区1800亩优质猕猴桃基地内,农民对猕猴桃苗木进行绑枝管理。本报记者何建虎摄(C)⑥...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