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长宁中学 高三(1)班 宋凡
悠悠历史长河,唐诗宋词熠熠生辉。在浩如烟海的意象中,菊花象征着高洁与不俗。面对各个时期的黑暗现实,诗人们用菊花作比的不在少数。
自从屈原吟唱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就成了深山隐士清高孤傲的象征。如南宋郑思肖《画菊》一诗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于是菊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而那些绽放在唐诗中的菊花则更具风采。
诗人大多孤傲,因此借助菊花来抒发他们脱俗的品格,寄托高雅的情趣。郑谷就在《菊》中展示了一种敦厚超然的人格写照:“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而元稹则点出了自己对菊花喜爱的原因在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直截了当地点出了自己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诗人爱菊,菊也有情,相亲相敬,也有佳话。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正是菊花之高洁秀美,才吸引诗人靠近它。也借此表现“故人”高洁如菊。透出诗人的脱俗情怀。许敬宗《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中:“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菊花应丰满,请待诗人开。”秋菊没随大雁远去,却伴诗人冉冉盛开。莫不是有情有义仰慕诗人的雅士品格?最爱菊花的当数司空图,并且独爱白菊。三十多首菊诗中多写白菊,典型的有《白菊三首》、《又白菊三首》、《再白菊三首》,真可谓情有独钟。不禁令人想起《红楼梦》中众女的《访菊》、《画菊》、《菊影》、《残菊》等十二首尽情写菊的菊花诗。他要么把白菊描写成风中的舞袖,要么比作雨中的病躯。或是醉汉的化身,或是梦幻的化身。花中有人,人中有花,这恐怕就是庄周所说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吧!
菊花只是诗人笔下的意象,却承载着不同的意蕴。让尔等后辈吟咏之余,或共鸣,或感叹,或陶醉,或钦羡,与他们一同沉湎于这浓郁的菊花情结之中。(指导教师:李辉)(E)③
新闻推荐
武功县长宁中学高三(7)班尹玉婷雏鹰为何翱翔于天空,小溪因何汇聚成大海,幼苗又如何纵横成一片森林?这一切,都因坚持。是坚持,给了人生炫丽的色彩;是坚持,给了成功甘甜的滋味。人生道路,离不开成功,更离不开...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