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员正在清运垃圾。
本报记者 李石 实习生 陈鑫
道路平坦、四季常绿、村容整洁、景色秀丽,走进武功镇羊圈村,优美的乡村环境让人心旷神怡。而这些变化,正是该县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功县立足实际,在“整治”上下功夫,在“长效”上做文章,在“创新”中出实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农村环境越来越好。
每月只掏3元
享受良好生活环境何乐不为
8月18日傍晚,记者来到这个远近闻名的生态村,600余米的主干道路两旁,国槐、刺柏、紫薇、冬青等景观树木映入眼帘。晚9时许,路灯照耀下,伴随着阵阵凉风,漫步于乡间道路上,让人倍感轻松惬意。“往昔家家户户门前乱堆乱放、碾砸秸秆、乱搭乱建的现象很严重,随处可见的旱厕加之生活垃圾的堆放,到了夏日走在村路上臭味刺鼻。”回忆起以往的乱象,村民张先生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如今每天清晨8时前,村里的保洁员会收集各户门前生活垃圾并转运至村内垃圾箱,由镇政府环卫办派出转运车及时清运至垃圾填埋场,每天两次清扫,村内村外整体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每个村民每月只需支付3元的卫生费,就能享受良好的生活环境,何乐而不为,环境好了咱住着也舒心。
老干部发挥余热
“五定”责任制见实效
“村收集,镇清运,实行定岗、定员、定时、定路段、定任务的‘五定\’责任制。”羊圈村书记胡宝成说,村里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小组,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对全村19条街道和4条通村道路进行了路段划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奖惩,激发了干部和保洁员的工作责任心,制止了在通村道路上和村间街道乱堆乱放、碾砸秸秆、乱搭乱建等直接影响村容村貌的不良现象。
此外,村上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对全村环境卫生清扫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与此同时,村干部们为村民们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单,使大家更新观念,改掉了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先后出台了《村民文明卫生公约》、《环境卫生考评办法》、《保洁员管理制度》及“门前三包”等规章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羊圈村也成为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示范村,并先后获得“咸阳市绿色村庄”等20多项荣誉称号。
据了解,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武功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42万元,在武功镇东西堡自然村之间600余米的主干道路两旁栽植国槐、刺柏等景观树木7600余棵;先后粉刷墙面980平方米,硬化全村街道19条共2400米,铺设排水沟4500多米,在村西边500米处建立了临时垃圾填埋场,修建垃圾场道路150米,全村现有大型垃圾箱8个,配备小型三轮垃圾车一辆,每户都配发了垃圾桶;同时,自筹资金5万余元在村内安装路灯86盏,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群众生活环境。
截至目前,全村双瓮漏斗式和水冲式卫生厕所已达到430户,改厕普及率达95%,彻底改变了露天粪坑不卫生的陋习,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全村群众的生活质量。(H)②
新闻推荐
武功县长宁中学高三(11)班丁画铅华洗尽,流年成诗。时光里,青春如同一道明媚而伤痕累累的风景线,携着美好与伤痛呼啸而过,在来路里,照亮归途。在即将逝去的青春里,我不禁泪流满面,我们早已被定格成扉页上...
武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