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何伟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武功县委、县政府顺应群众期盼,统筹资源,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启动实施30个村级阵地建设,以实际行动加强基层、夯实基础。
三强化,奠定建设基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成立了村级阵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县委基层办、县纪委(监察局)、农工部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下设专门的办公室,具体负责村级阵地建设的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和验收等工作。强化资金筹措。坚持财政投资主渠道,县政府为每个村级阵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补助8万元;实行结对帮扶,为每个村级阵地确定2个县级帮扶部门,至少落实帮扶资金2万元,不足部分由各村自筹,保证了阵地建设资金投入。强化制度建设。县委基层办制定了《武功县村级阵地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切实抓好2014年村级阵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从建设、使用、奖惩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对2014年阵地建设阵地建设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时间安排、建设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统一,提供推进保障。统一建设模式。总结2013年阵地建设经验,创新推出“县委基层办牵头、镇(中心)党委主管、相关部门监管、村两委自建”的建设模式,由县委基层办组织协调,镇(中心)党委统筹安排,各村自选工队、自选地址、自筹部分资金并负责日常施工监管,国土、住建等部门结合职能负责用地确认、工队资质审核以及质量监管等工作,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形成了建设合力。统一质量标准。以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中二套设计方案为蓝本,结合住建部公共场所建筑质量新要求,重新设计了建设方案,增加了上、下圈梁,明确了见角有抗震柱要求,规定了屋面必须进行现浇处理,保证了建设质量。统一程序监管。统一配发办公设施。由县财政出资,采取统一招标方式为每个村配发办公桌椅、电脑、电话、文件柜、制度牌、村两委会名牌等设施,促使村级阵地建成一处,使用一处,积极发挥干部办公、信息传播、教育培训、群众活动等综合服务功能。(B)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辛建斌通讯员许闪鹏三年前的一天,记者去武功县实验小学采访,路过五年级三班教室时,被教室里传来的一段流利标准的英语吸引住了。随口说道:“城里条件还是好,英语课用上录音机了。”陪同的代鹏...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