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辛建斌 实习记者 马驰骋
文学是思想的精灵,是情感的依托,是描绘人、事、物的载体,是一切已存在或还未存在的现实或虚拟的表现,只有热爱文学的人才懂得它的魅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吴婷便是这么一个热爱文学,懂得它的魅力,并有所见解的姑娘。
吴婷今年17岁,是武功县普集中学高三的一名学生,在2013年第五届“步步高教育电子杯”全国作文大赛中,她的作文《带上故乡去旅行》获得全国“特等奖”。她非常热爱文学,平时积累多,指导老师弓晓峰是这样点评她的。
大概还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语文课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语文老师放了一段她给原文配的音,小吴婷听完后,感觉自己的语文老师仿佛就是主人公桑娜,老师用简单的文字把她带入到那个贫穷却异常温暖的海边小屋。在印象中,这是她第一次被文学震撼到,也是从这之后,她便疯狂地爱上了文学。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多看、多想、多写。当初写这篇获奖作文的时候,下午就要截稿,中午学校才收到通知,时间很紧急。吴婷利用中午休息的一个半小时,一气呵成,写出了这篇作文。平时她写一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也仅用六个小时。能够一气呵成地创作,与她平时的多看是分不开的,她的宿舍床头、桌角、抽屉都是书、杂志、小说、散文、诗歌、古今中外名著统统不放过,尤其偏爱画面优美、意境悠远的中国古典诗词。家里一周给一百元生活费,她把60块钱都用在买书上,课余时间她都在看书,并乐此不疲。
吴婷说:“我写作是用自己的笔描述我自己眼中的世界,是我的倾诉。我希望读者看了我的文章不仅仅满足阅读感,而是能够有所思考”。一篇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作者必须有思想,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文学提供给吴婷不同的思考方式与态度,她的作文偏向人文关怀,在生活中,她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敏锐的感知力,她用自己细腻的感情观察他人。例如看到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孤寡老人孩子留在家,她便呼唤人回归自己的“根”;看到虐待智障残疾儿童的社会陋习,她便呼唤亲情和爱。她说:“看到我身边发生的这些事情,我就想把他们写出来,不吐不快”。好的文学作品要么诉说人类永恒的情感话题;要么具有批判的力量;关注道义、人道和正义,使人面对心理,帮人养成情调,这恰恰正是文学的价值之所在。
写着写着,写作就变成了吴婷的习惯。虽然高三的学习很紧张,马上面临高考,但她还是没有停下写作,她说:“灵感有时候突然就来了,就立马写出来”。有一次,看了纳兰性德的词集,她忽然有感而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头也不抬地写了一篇感悟,同学就好奇地问她“有意思么?”她说:“我觉得有意思,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现在,她的QQ空间里已经有了一批支持她的铁杆读者,朋友们都劝她,应该多投稿,让更多的人认识她。而对于未来,吴婷想做一个作家。让我们祝福她,支持她,愿她坚持努力,早日成功。(E)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英哲徐文静)近期,武功县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美丽武功、清洁乡村”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下势解决突出问题,提升镇容村貌,促进“两富两美”新武功建设。这次整治活动,该县坚持“属地治理、...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