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迪迪经常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本报记者 刘江 摄
本报记者 刘江 马沅聪
“如果我的病不能治好,我想将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让他代我看这个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当15岁的迪迪(化名)说出这样的话时,在场的人心头一酸。
突来疾病,花季少年离开最爱的校园
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武功县大庄镇文家湾村迪迪的家,说到孩子的病,迪迪的父亲冯永新哽咽了。“2012年4月底,我还在外地打工,孩子突然打电话说,因为头昏,实在去不了学校了。”
经医院检查发现,迪迪胸部、脖子有肿块,腹腔有积水,最终被确诊为非活期性淋巴瘤。看着墙壁上贴着的奖状,冯永新无比难受。他说,孩子生病前,学习成绩十分优异,而且特别懂事,一直是他们家的骄傲。生病后,迪迪仍坚持上学。“现在,只要有时间,孩子还是会拿出课本看看。他一直都想再回学校。”
高昂医药费 让家庭无能为力
冯永新说,治疗期间,孩子有时候会坚持不下去,因为针一旦刺激骨髓,就会钻心的疼。看孩子痛苦,再加上无力承担医药费,冯永新选择让儿子出院保守治疗。
两年的治疗中,迪迪经受住了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也让他的家庭一贫如洗。由于实在拿不出钱,本该一月一次的化疗也被拉长到两三个月一次,而本该吃的药品,也不得不停止。
如果病不能治好
就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记者和冯永新交谈时注意到,身型消瘦,脸色苍白的迪迪一刻没闲着,端茶倒水,帮妈妈择菜、做饭!冯永新说,孩子知道家里不富裕,无法继续为他看病,但没有埋怨,有时还表现出不想拖累这个家,想要放弃治疗的想法,为了不让人担心,他经常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迪迪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之前曾说:“妈,如果我万一治不好,就把我的眼角膜捐出去。即使我以后不能看这个世界,别人能看见,相当于我也能看见,这个人用完之后再给下一个人,我永远就能看见这个世界,看见你们。”
“两年了,社会上好多叔叔、阿姨帮助过我,我也想回报下社会。”提起为何要捐眼角膜的想法,迪迪认真地说。
记者了解到,治愈迪迪的淋巴瘤,最好的办法就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三四十万元的治疗费却让这个家庭实在无能为力……
让我们伸出双手拉孩子一把,让这个坚强、勇敢的孩子能继续看到这个世界的精彩和美好。
迪迪父亲冯永新:***********工商银行:******************* (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英哲徐文静)近期,武功县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美丽武功、清洁乡村”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下势解决突出问题,提升镇容村貌,促进“两富两美”新武功建设。这次整治活动,该县坚持“属地治理、...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