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焱)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刹那,突然感觉很空虚,什么都没有,面对这个社会,感到的是一种迷茫……
与社会脱节了四年,张国豪走在大街上会躲着人,尤其是熟人。因为他怕人!怕见人!
现年34岁的张国豪是武功县长宁镇田大村人。2004年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后在甘肃省酒泉监狱服刑。2008年4月4日,刑满释放。
回到家里,面对四壁空空的家和年迈的母亲以及年幼的孩子,张国豪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村里人异样的眼神使他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在张国豪回家后第一次到长宁镇司法所报到时,司法人员蔡文龙就注意到张国豪茫然的表情。蔡文龙遂连夜召集安置帮教小组成员商议制定帮教计划。
次日清晨,司法所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张国豪家,与他进行沟通,为他讲解国家政策,安置帮教的意义,激发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重要的是能知错就改,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蔡文龙的一席话语,使张国豪泪水涟涟,顿时解开了心结。为了能让张国豪彻底放下包袱,蔡文龙又带领安置帮教小组在村干部支持下召集全体村民,为大家解说国家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政策,号召村民关心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渐渐地,村民们从心里接受了张国豪。看到乡亲们不再把他当“坏人”看,张国豪脸上露出了笑容。为了使张国豪更快融入社会,安置帮教小组为其联系了西宁的一家工厂,2008年6月张国豪前往西宁打工。
天有不测风云。今年6月的一场大雨使张国豪家年久失修的房子发生了倾斜。村上干部急忙与蔡文龙联系。当两人来到张国豪家时,发现屋子的西墙发生严重倾斜,房屋多处漏雨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蔡文龙带领安置帮教小组成员为张国豪的母亲、孩子联系好住处并将一切安置妥当。随后,蔡文龙又与村委会和民政部门联系,为张国豪争取民政部门“民生安居工程”一次性给予的9900元的旧房改造补助。张国豪老母亲双手拉着蔡文龙感动地说:“我儿子能这么快走上正道,多亏了司法所的好心人呀!”
采访中,蔡文龙一语道出安置帮教工作者的心声:“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是我们司法工作者的责任!”(D)(6)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阎莉通讯员黄振涛)武功县检察院始终把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有案必办,突出重点,严把立案关,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确保办案安全,增强办案效果”的总体要求,以开展“服务大局促发展...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