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诗梦
“我家地里的几万公斤苹果,全指望着孙键卖呢。”三原县陵前镇焦村村民崔军峰说。1月10日,记者在焦村见到了高级职业农民孙键。
今年40岁的孙键,在成为职业农民以前,是一名军人。“2004年我从部队转业后,被分到了建设银行陕西分行做行政。在那里待了3年,总觉得朝九晚五的生活缺乏激情,于是‘裸辞’了。”孙键说,“辞职后我跟朋友一起做小生意,开过咖啡店,卖过衣服,后来还干起了装修,整整折腾了好几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朋友合开装修公司,由于当时对装修风格定位不清晰,生意惨淡,公司没多久就倒闭了,我也彻底待业在家。那次创业的惨败对我打击特别大。”
绝望也是转折的契机。为了生计,2013年,孙键去了一家果品企业做销售。“装修公司经营不善的前车之鉴,让我对销售有着深刻的认识——定位一定要准。”孙键说。这一次,他幸运多了。仅用3个月,孙键和他的团队就打开了局面,让行业内的人非常惊讶。
2015年的一天,孙键回老家偶然发现,家乡的苹果虽然质量上乘,但销量却差强人意。“那时候老家的果农一天就卖几十公斤苹果,每家每户却都有一两万公斤的囤货,根本卖不出去。”他说。职业敏感让在果品行业从事工作的孙键发现了新的创业契机——把老家的优质水果推销到全国。
就这样,他从原来的公司辞了职,毅然决然地在焦村创办起了公司。
“在老家创业,先要让果农转变思想。我跟他们强调,最重要的是先将苹果卖出去,而不是烂在地里。之前果农的苹果卖58元一箱(5公斤),价格上毫无优势。我和他们重新核算了成本,将一箱苹果的价格改为39元。利润虽然少了,但这样薄利多销。”孙键说,“凭借在果品行业的销售经验,我知道肯定能行。”
果不其然,2015年11月到2016年3月,仅仅5个月的时间,孙键就把几百户果农的苹果卖空了。在这5个月里,每个人平均就有七八万元的收入。焦村73岁的李桂兰,家里近3万公斤苹果全部被孙键售罄。“拿到钱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是我家那几年卖苹果,赚得最多的一次。”
孙键一下子在家乡成了“大名人”。越来越多的果农把自家的苹果放在他的公司卖。“那时候来拉货的车都从小车换成了大车,就为了能把当天的订单发出去。”孙键笑着说。
然而,水果的销售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自己以前积累的果品销售渠道远远不够,我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去跑渠道,中间也吃了不少亏。”他说,“有次,我给一个线下销售商供了400万元的货,最后只收到120万元的回款。这也让我之后在挑选渠道时愈发谨慎,要审核他们的资质。”
“还有一次,运往上海的1800件苹果,由于箱子受潮,其中300多件都压坏了,对方全部拒收。这一下让我意识到包装的重要性。回到公司我就将以前的纸箱包装改为套盒包装,发货也从人工发货改为机械式流水线发货。”孙键说,“从前损耗率为7%左右,如此改变,将苹果损耗率大大降低了。”
2015年,孙键成立了合作社,让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目前,合作社吸纳了61户贫困户。
2018年,孙键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同年,孙键的公司共销售6000吨苹果,销售额合计5049万元。“2019年,我的目标是至少销售7000吨苹果,更好地带领家乡父老致富。”孙键说。
新闻推荐
□吴树民转眼,忠实兄远行西去已经快三年了……人们总觉得:给这位文坛巨匠应该立一座纪念碑。忠实兄的作品,感觉味道像羊肉泡...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