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室中,陈列着一尊大型造像,它就是献陵石犀。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位于陕西省三原县。这尊石犀作为献陵的镇墓兽,雕刻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长337厘米,高238厘米,宽115厘米,重约10吨。
献陵石犀由一整块青石雕琢而成,躯体硕壮高大,轮廓清晰,比例准确,造型生动。雕琢双目炯炯有神,嘴巴紧闭,四肢坚挺而有力呈行走姿态,格外的威武雄壮,尽显初唐时一统天下的恢宏气象。石犀为圆雕,躯体硕壮,脚有三趾,作缓步走动的姿态,表现的是一种很独特的犀牛品种叫“圆帽犀”,是按照当时的林邑国(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越南)进贡给大唐的幼年驯犀的比例放大雕刻而成。因为犀牛长期生长在气候潮湿的亚热带丛林里,所以作为贡品来到大唐长安城被豢养在上林苑中难免“水土不服”,由于气候和环境的不适应无法生存,目前这种犀牛也早已绝迹。
因常年侧身倒伏在地,故身体左侧清晰刻有整齐的鳞甲纹和不规则的圈纹,右侧身体则风化磨损十分严重。当时的雕刻家对这种动物造型的整体把握上,并不过分注重细部的精雕细琢,但在表现犀牛特点的关键面上,处理手法则极为高妙,例如工匠们巧妙运用了粗壮的线条,刻画出犀牛皮层褶皱,全身迭复的厚皮及颈部下垂的厚皮,充分体现了犀牛行动迟缓等诸多特点,雕刻生动地再现了犀牛憨厚的神态;身体上的鳞甲纹和圈纹,给人在视觉上形成一种花斑的感觉,这些都反映了初唐雕刻所具有的锋利的刀凿之功。
另外在这尊犀牛的右前足的底板上还刻有“□祖怀□之德”字样,更是能佐证大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密切与频繁,也使我们能感受到当时大唐的国力强盛,万邦来朝的景象。这件石刻品不仅继承了汉魏敦厚朴实的雕刻风格,创造了精确写实的雕刻技艺,也同时说明了唐朝石雕工匠们已具有相当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艺术造型魅力。这正是唐代少见的一件巨型石雕佳作,不愧为国宝级文物。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景东旭)“关注学生心灵,塑造健全人格。”近日,咸阳市2018年“关注心灵,护航青春”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启动仪...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