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斌
乾陵是女皇武则天与丈夫唐高宗合葬的陵墓,其最负盛名的标志是“无字碑”。
无字碑坐落于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唐高宗的“述圣纪碑”比邻相对。它以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重98.84吨,厚实凝重,浑然一体。碑首雕刻的八条螭龙缠绕。碑身雕有花草纹饰。碑座为“狮马图”,骏马俯首屈蹄,雄狮昂首怒目。碑两侧有“升龙图”。碑体不著一字,史称“无字碑”。
千百年来,无字碑以其显著的地理位置,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名闻遐迩,吸引了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可以说,无字碑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作为乾陵地面上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它与歌颂李治功德的“述圣纪碑”,应该都是由武则天树立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的40多年中,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打击豪门,发展科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改善边境关系,顺应潮流,革故鼎新;但她又任用酷吏,大兴冤狱,宠爱男妃,大修宫殿,因此她是一位身后褒贬不一的皇帝。
后世对武则天在陵墓立碑却不著一字,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这几种说法:一说武则天本意把一生的功绩刻上去,但又自觉功高莫名,无从下手,于是不留下一字半句。一说武则天曾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且碑文无法概括自己一生所为,因此干脆立碑无字,任由后人评说。一说武则天篡权改制,颠覆了中国传统的男权制度,自知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一说武则天觉得死后与唐高宗合葬,在称呼上不知该用“李唐皇后”还是“武周皇帝”,因此以无字碑来回避。
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乾县新志》记载:乾陵无字碑“向无字。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也就是说,人们如今看到无字碑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都是宋以后的历代官宦文人镌刻上去的记游文字和怀古抒情诗词。最早在无字碑上题词的是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谷正叔题的记游文字。无字碑上方右边有一块十分醒目的加双框文字《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记》,其大字为契丹文字,小字注释为汉字,字迹清晰可见,记述了1135年金朝都统略郎君主持修复乾陵的情况。无字碑上明代的题词、题诗数量最多,如嘉靖时期进士王尚炯送杨遂庵还朝过乾陵时所作的一首词:“无字碑,谁立竖?李兮唐,周兮武。千秋冤结一抔土,唐家余子不足数,于阗此意晦终古。”既嘲讽了太宗以后唐代诸帝的昏庸无能,又透露出作者对无字碑石料来自何处的猜想。
总之,巍巍无字碑上,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堪称为一部跨朝越代的石质巨书,而这或许也契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初衷。(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韩龙强亚娟)3月5日,乾县县委文明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全县多支志愿服务队结合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