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格利进门入户给群众检查、看病成为她工作的一部分。
本报记者 孟利明 文/图
36岁的王格利虽有点年轻,但已是乾县阳峪中心卫生院内儿科的主治大夫,方圆几十里,大家都知道卫生院里的王大夫待人诚恳,病看得好。
2008年,从延安医学院毕业的王格利,来到阳峪中心卫生院,“跳出了农门,又回到这山窝窝,不值得!”当很多亲戚反对时,王格利却满心抱负,“家里供我上学不容易,可咱农村确实是医疗人员少,回来了家里谁都能照顾,还能给乡亲们瞧病。”
可真正到了卫生院,王格利有些不适应了,环境差、条件艰苦,病房拥挤……当很多同学都进入到城市的大医院时,她却使劲往基层医院钻,好在医院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的消磨,是最好的过渡方式。
生于斯,长于斯,王格利对进出医院的人都熟悉,“农村人一旦遇上病,那就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既然到这儿了,就得做好一辈子扎根的念想。”王格利坦言,她的坚持现在看来是正确的。
一年以后,王格利彻底爱上了这个岗位,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认真对待每一名患者,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成了大家喜爱的医生,“基层医院就是这样,只要你对乡亲们好,大伙自然心里就会记住你。”
但也有哭鼻子的时候,一次一位老乡因为出院着急,对办理手续嚷嚷叨叨,王格利想解释,可老乡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硬是把王格利气哭了,“乡里乡亲的,哭过了就觉得可以理解,因为牵扯合疗等网上传送和审批,他们的着急也就自然而然了。”
乡镇卫生院人员少,时间长,王格利每周要值班,每次值班24小时,加上第二天的正常上班,这样算下来,要3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但即使这样,王格利还是坚持了下来。“值班最忙,哮喘、心脏病等突发性病急诊非常普遍,所以在这期间就得把心扯到嗓子眼。”
一人不能两头忙,医院的工作紧了,王格利的家里就撂下了,孩子缺少照顾,家里的卫生少了打扫,就连当时承诺的照顾自家老人也没时间,“家里人看着我忙,所以不要求,可我心里知道,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给我一种力量。”
乾县推行“千帮千”帮扶,王格利又是医疗帮扶的积极分子,进村入户、上门诊疗,她作为一名户对户的帮扶人,又更忙活了。(B)(12)
新闻推荐
近年来,乾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积极发挥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产品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图为阳洪镇校前村的家庭农场主、蔬菜种植大户李红卫近日为莴笋覆盖地膜进行冬季...
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