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霞与丈夫做农活,夫妻恩爱其乐融融。
报道发出后,医疗专家赶赴张会霞家中,上门查看病情。(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吕聪 文/图
【开栏语】光阴似箭,时光如梭,时间是一把见证世间冷暖、社会进步的标尺。回首过去的十年,我们有收获,也有喜悦,无论是精彩还是苦乐,《咸阳日报》一直在您身边,与您相伴成长。十年来,那些曾经带给我们心灵碰撞和感动的人和事,那些坊间热议,那些一度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的新闻事件及当事人,如今怎么样?这些年,在他们身上又有了哪些新的故事?即日起,本报精心策划的《感受十年真情,回访新闻当事人》系列报道将与读者见面。让我们一同追溯曾经的热点,让我们一同追踪那些感人的命运足迹,共同见证十年来咸阳发生的每一次真情瞬间。
2006年2月24日,寒风刺骨,一股暖流不知不觉已悄然涌进乾县村民张会霞的家中。这一天,咸阳日报的记者首次走进乾县新阳乡(今新阳镇)三星村村民张会霞的家,得知记者一行是为其大脖病前去,张会霞语无伦次、激动万分。几天后,一篇名为《“大脖子”让张会霞苦不堪言》的报道发出,这个30年来颈部肿大、却无钱医治的“大脖子女人”引起党和政府、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消息发出仅20天后,张会霞被推进了手术室,成功切除总重达2斤多的甲状腺。也就在这一天,张会霞获得了新生……
六年后记者再访“大脖女”
身体康健 容光焕发
2012年10月30日,晴空万里,阳光暖人,记者来到乾县新阳镇三星村9组。未等记者描述完采访的对象,村民们迫不及待地说:“你说的是前些年‘大脖子\’的女人吗?她呀,病早都好了,一点都看不出得过病,现在身体好得很,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张会霞的家。进入院门,一棵柿子树甚是惹眼,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树干上缠着金黄色的玉米,金灿灿的,召示着丰收的喜悦。奇怪的是屋子里静悄悄的,后院的一间房内传出轻微的声响,走近一看,一个女人正忙着擀面,突然看到生人到来,她显得有些惊慌。记者说明来意后,张会霞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就是那个‘大脖子女人\’张会霞。”
六年前家庭拮据无钱治病
大家伸援手重获新生
见到记者再次不速到来,张会霞激动地不知所措。记者忙示意她继续做饭,“只是聊天,您继续忙”。回想起陈年往事,张会霞叹了一口气:“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就怕得病,脖子越来越大又没钱看病,正发愁时记者就来啦!”据张会霞讲,其出生于1959年,今年53岁。在14岁时,张会霞开始时常感到脖子怪怪的、不舒服,还伴有疼痛感。找到村里的郎中,被告知可能是甲状腺肿大。1981年,张会霞孕育了第一个孩子,不料却在坐月子时发现,自己的脖子好像在一天天变大。起初是核桃般大小,后来越长越大,直至见到当时的本报记者时,已经是大得“惊人”。
由于家庭拮据,加上有了孩子负担变重,近30年间,张会霞明知自己的脖子有“问题”,却不敢就医。“实不相瞒,没见到记者时,我从没进过医院接受检查,更没想过我还能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张会霞告诉记者,患病的那些年,她沉默寡言,很少出门,害怕别人见到她会议论,总感觉自己和常人相差很大。多亏本报报道后,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乾县人民医院为其免费进行了手术,这才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从此改变了命运。
如今日子越来越红火
永远不忘党和政府的关心
“政府爱民亲民,《咸阳日报》心系百姓,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张会霞说,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孙子今年都4岁了,全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越过越好,将来等孙子长大了,要让孩子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永远记着他的奶奶曾受过党和政府的恩惠。
采访中,张会霞的丈夫王明军回到了家。听说记者来了,王明军翻箱倒柜找出几份已经泛着暗黄的旧报纸,“当年的报纸我都保留着,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有时还会给儿孙们讲讲当年的故事”。这时候,记者注意到张会霞看到报纸时,又忍不住拿起来瞧了瞧,抿起嘴笑了。
据了解,手术后至今,张会霞的甲状腺病再未复发,身体各方面指标恢复常人水平。这对夫妻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承包的6亩土地,这几年,他们还在地里种起果树,图着水果可以卖个好价钱,好让日子更红火。说起十八大召开在即的心愿,张会霞笑着说:“‘大脖子\’不见了,我已经很知足”。王明军想了想,悄悄地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吃得好,穿得好,用得也好,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若说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儿女们努力工作,咱的日子不光要过得好,还要越过越好!” (D)(6)
【新闻回顾】
2006年2月28日,本报刊登题为《“大脖子”让张会霞苦不堪言》的消息,并配发记者手记《贫困,挡不住生命的渴望》,讲述了乾县新阳乡三星村村民张会霞脖子异常肿大,生活困难没钱医治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年3月14日,乾县人民医院为张会霞免费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手术成功切除4颗甲状腺,总重达1050克,其中最大的一颗重750克;3月27日,张会霞出院,并在医院救护车地护送下回村,村民们自发组织锣鼓队、秧歌队,夹道欢迎张会霞回家。采写此系列报道的记者被群众簇拥着,一声声感谢不绝于耳,乡亲们以最隆重的礼仪为记者披红,表达感激之情;张会霞出院当天下午,三星村村民还自发组织为咸阳日报社送来“笔洒人民情、心系百姓心”的牌匾,热泪盈眶地赞称:“共产党好,咸阳日报好”!
新闻推荐
志愿者给留守儿童穿上崭新的棉衣。本报讯(记者宋超)“哇,好漂亮好暖和的新棉衣哟……”在乾县新阳镇阳伯小学,当一群留守儿童接过一件件崭新的棉衣时,个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11月27日,咸阳公益志愿...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