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得到关爱
走上致富路村民脸上笑开花
本报讯(记者 沈广睿 李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重在扶志,脱贫贵在“造血”。10月17日,乾县“千帮千”活动开展一年后,记者在他们的“小家庭”看到了“大变化”。
在乾县周城镇红旗村肉鸡养殖场内,村民李兵利正“伺候”着他的“小鸡仔”,虽然忙得团团转,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鸡舍内的温度是15℃,养鸡最关键的就是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导致鸡仔生病。”说起养鸡,如今的他俨然是一个“专家”。说起近一年来的巨大变化,老李的话匣子打开了。
“当时我真想一走了之,因为这日子实在过下去了。”他说,2011年7月份,家里当时几乎陷入绝境,妻子多病无法下地干活,高龄老母需要照顾,两个儿子一个患有脑瘫,为给儿子治病已经负债累累。没想到屋漏偏逢连阴雨,导致家里的六间房屋全部倒塌,五口人借宿在别人家里,彻底沦为了‘无房户\’,真没想到时隔一年后竟然峰回路转。“如果没有‘千帮千\’活动,就不会有如今的好日子。”李兵利说,就在家庭陷入困境之时,县扶贫办干部来到他家了解情况后,为其铺设了一条“致富路”,非但送项目、送资金,还送来了最重要的养殖技术。望着如今占地1.5亩每年收入3.5万元的肉鸡养殖场和崭新的3间砖瓦房,他感慨万千,“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当老板。如今村里的另外5户贫困家庭,都来找我‘取经\’。”他说,大家一合计准备凑钱扩大肉鸡养殖规模,场地已经划好了,县扶贫办帮忙联系的3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憧憬着未来的好日子,老李笑了。
“帮扶重在扶志,脱贫贵在‘造血\’,帮钱帮物,不如帮心帮脑。”乾县扶贫办主任张晓荣说,当时李兵利有发展肉鸡养殖的设想,但因为盖房借了许多债,又要给患有脑瘫的儿子治病,所以经济压力很大,怕无资金无技术搞不起来,针对这问题他们带着李兵利去杨凌养鸡示范点考察学习。跟着专家们学习了养鸡技术,随后为其联系了贴息贷款8万元,建成了如今的肉鸡养殖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据了解,“千帮千”活动包括“千名干部帮扶千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千名党员教师帮扶千名留守儿童”。活动帮扶对象中大部分是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帮扶户,通过开展“送政策、送项目、送技术、送资金、送信息、送岗位”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帮助有发展产业愿望、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走上致富路,不具备发展产业能力因老、因孤寡、因病残、因天灾人祸等失去生活信心的贫困户,重在扶志,切实通过精神帮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实现生活有保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热点问题,1004名党员教师帮扶2910名留守儿童,使得孩子们在思想上得到优先关爱、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截至目前,“千帮千”活动共确定帮扶项目2870个,投入帮扶资金658万元,辅导留守儿童16000多场次,为贫困学生捐资36万元,为五保户体检1200多人次,进行义诊2400多人次,发放卫生保健资料3000多册。(D)(6)
新闻推荐
为尽孝他跳进了刺骨的河水中 ——记第三届感动咸阳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周飞飞
抱着儿子拿着荣誉一家三口“晒”幸福本报记者李石泔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但流不走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周飞飞,男,1984年生于乾县阳洪镇郑马村,自幼丧母,2011年11月1日,他在惊涛骇浪的泔河中救起了一...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