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彪(左)拉着从11岁就接到自己家,供吃、供住、供上学的陇县孤儿刘春辉(中)的手,鼓励他努力学习。
周彦彪和村干部们走在自己捐建的5.6公里环村公路上。
本报记者 刘志成 通讯员 胡希仲
巍巍乾陵脚下,悠悠漠谷河之滨,有一位年届6旬的农民,10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一次次把夕阳余热奉献给社会,用真情和爱心谱写下扶贫济困、抚养孤儿、兴师助教、回报乡里的一篇篇辉煌乐章。
他就是多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表彰,荣获“中国政协关心下一代工作热心人”、“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带头人”、“乾县关爱大使”、“乾县道德模范人物”,2009年9月6日在全国人大新闻中心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评为“第六届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等光荣称号,咸阳市人大代表、农民企业家周彦彪。
“我扶助穷娃不求回报,只盼他们将来成人后能帮帮社会上更需要帮助的人”
周彦彪出生在乾县阳峪镇偏僻的白虎门山村,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寒,年少时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过早辍学的不幸遭遇,打磨出周彦彪务实能干,勤劳上进的品格。改革开放后,他艰辛拼搏,潜心于建筑工程事业并略有成就。富裕起来的周彦彪总忘不了当年众乡邻对他的帮衬,更了解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的期盼,深知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所以,他一次次地向社会伸出了扶弱济困之手。
2000年8月,周彦彪从陕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得知乾县慈爱学校有50多名孤儿面临入冬衣食困难,希望社会爱心人士救助。那夜,他辗转难眠。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同老伴一起,早早来到慈爱学校了解情况,看着56名孤儿过冬衣服无着落,立即找到老师,给孩子们量体裁衣,给每个孩子送去了一套棉衣,让孩子们暖暖和和地度过了寒冬。从此以后,周彦彪坚持每年给慈爱学校孤儿买两身漂亮的新衣服,春节给每位孤儿发10元压岁钱和小食品。
2002年,当慈爱学校4名孤儿考上县重点高中时,周彦彪主动和乾县一中取得联系,为4名孤儿办理了入学手续,每月资助100元生活费,每年两套衣服,一直到大学毕业。随后,周彦彪又以同样方式资助了另外9名孤儿。
2005年,周彦彪得知宝鸡陇县杜阳镇三教殿村有名10岁的孤儿刘春辉,聪明好学而无人抚养。周彦彪奔波3个多月经省、市、县三级政协牵线搭桥把孩子接到家中,和自己的孙子吃住在一起,并供他上学,刘春辉现已上高中。
周彦彪不但关心抚养孤儿,对那些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大学生亦是慷慨解囊。他从1998年至今,先后为慈爱学校140多名孤儿每年量体裁衣,一单一棉两套新衣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从2001年至今,周彦彪资助的社会其他贫困生共152人,其中大学生73人,孤儿26人。在资助的学生中,初中到高中每人每年1000元,考上大学的每人每年3000元,孤儿全供。
2009年8月24日,周彦彪在“乾县爱心资助贫困生大学新生活动仪式”上,一次性拿出3.2万元,资助了16名大学新生。2010年7月,他又拿出巨额资金资助新考上大学的贫困生。2002年至2004年,周彦彪为乾县一中,杨汉中学、铁佛、永寿的马坊中学等学校捐桌凳1200余套,价值20多万元;为慈爱学校修建校舍、道路、安装暖气,共计6万余元。捐资12万元为乾县一中建了一尊“希望之星”汉白玉艺术雕塑,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彰显发展内涵。有人问他,这样做为了什么?周彦彪淡然地回答:“我扶助穷娃不求回报,只盼他们将来成人后能帮帮社会上更需要帮助的人”。
“尽我所能,努力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从贫困中走到现在的周彦彪,一直有一个心愿:“尽我所能,努力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周彦彪靠辛勤劳动富裕后,他没有忘了众乡亲。2000年,周彦彪出资5万多元为村上盖起了一座老年活动中心,并购买了锣鼓乐器和道具,供乡亲们闲暇时娱乐。2003年正月,他又出资组织村上所有60岁以上的200多位老人去法门寺等地旅游,使老人们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每逢春节,他还为村上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好儿子披红戴花,鼓励他们孝老爱亲。此举,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周彦彪的家乡地处半山区,道路极差,乡亲们出行经常是旱天尘土飞扬,雨天一身泥水,严重制约着家乡的经济发展。周彦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5年他出资25万元为家乡修了一条水泥路,今年9月他再次投资30余万元为家乡4个自然村实施3公里水泥路建设,彻底解决了乡亲们的行路难问题。现在,这条路已成为乡亲们通往外地的一条致富路。10多年来,周彦彪省吃俭用,共向社会各方面捐资达160多万元。他用一颗平和感恩的心,让爱插上翅膀,让社会更加和谐。(C)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常丽)群众质疑乾县通往铁佛寺的南北通村路为何迟迟不修,经本报报道后立即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该路段有望很快修复。记者从乾县交通局给本报一份情况回复函中获知:当地政府从去年...
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