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电商的蓬勃发展,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事实上,“快递”在中国出现得相当早,如果古代也有“双11”,帝王后妃们心血来潮疯狂“买买买”,下单之后,多久能收到货呢?还真不一定比现在慢。
中国快递惊呆马可·波罗
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做“驿传”或者“邮驿”,是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
成熟的快递业务,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周礼·秋官》记载的周王朝的官职中,便有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这句话也为之后两千年的快递业立了规矩:不管路途有多远有多难,总之一个字“快”!
到了春秋时期,快递传送不再限于脚力,而是改用马传。近距离传递物品用“单骑”,长距离传递用“接力”。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为快递物流添了条便捷的水路。诗人岑参曾写下自己的亲眼见闻: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那“星流”有多快呢?不妨推算下,安史之乱时,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远在长安的唐玄宗6天后收到消息,平均下来是日行500里的高速了。
元朝四通八达的驿路,可是惊呆了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双眼。他如此描述道:“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英里,或三十英里,必有一驿……”并对驿站大发感慨:“这真是十分奇异的一种制度,因而在行动上也很有效率,几乎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开疆拓土的清朝,为保证军情等信息快速传递,在邮驿事业上不惜代价地投入,快递运速自然上了新台阶,以前一昼夜最多跑四五百里,清朝时可达六百至八百里,正是电视里常说的“八百里加急”。据说,三藩之乱时,传递军情的快递从大
西南到京城,距离有5000多里,9天就到,而施琅收复台湾的消息从福建传到京师,仅隔了7天。
秦代已能实时追溯“你的宝贝”
保密是古代快递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人采取了很多措施。
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快递交接、登记制度。《行书律》中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这种制度在今天依然沿用,如果那时有电脑,输入快递单号,也能实时追溯买的宝贝包裹身在何处。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快递员”。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秦代的文书大多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将文书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则装入书袋。
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邮件的形状、大小,分别配备不同的包装。
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使用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最高五封,最低三封,封泥越多,邮件越重要。
清代的邮件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长引隔眼等多种装封手段。在“速递”奏折一类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不过,古代朝廷开的快递公司并不对平民开放,如果想要给亲友们捎点东西,一般会托出远门的乡邻亲朋捎带,这种非专业的快递风险比较大。商业发达的明清时期,民营快递公司开始涌现。永乐年间,商人首创了“民信局”,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和今天的快递相差无几,甚至连付快递费的花样也和今天如出一辙:不仅寄件人可以全付,还支持收件人到付,寄件人和收件人各付一半也被允许。
丢失邮件
后果严重者要处死
如今的快递员都会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其实在古代,快递员们也有着统一的着装。
秦代以水德自命,色彩上“尚黑”、数字上“尚六”。当时的车同轨一律为“舆六尺”,用于快递业务的马匹则是“乘六马”;上等投递员的着装都是黑色。
到了汉代,黑色不受欢迎,投递员穿红色工作服。《后汉书·舆服志》记载,东汉驿卒有特殊标记,“驿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帻绛韝云”,即头裹绛红头巾、膀戴绛红套袖。另外,身上还背着“赤白囊”,即一种红白相间的专用邮包。
在南宋,供职当时快递公司“斥堠铺”的,朝廷会发给春、夏、冬三季衣服。
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将会受到严惩。《唐律疏议》规定,打板子是最轻的处分,如果快递送晚了或是不依驿道行走,要根据耽误时间的长短、公文的性质、引起的后果做出相应处罚,最严厉的就是处死。对失密或私拆、损坏、丢失邮件也有相应处罚规定,其中对泄密处罚得最重,“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此后各朝代对快递违规的处罚规定,均与唐朝差不多。(都市女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艳)近日,市自然资源局召开《咸阳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推进会,研究讨论矿业权区划设置、地热采矿权...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