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惊蛰过后,气候渐暖,天空脱掉了铅灰色的长袍,换上淡蓝的薄衫,顿时焕发出勃勃生机,
喜鹊在白杨枝头鸣叫着,老人们坐不住了,总想下地转腾一圈。他们心头惦记的,是那片初春的田野。这春风十里,阳光煦暖,僵硬了一个冬天的土地一日日酥软,麦苗正在返青,柔柔的,软软的,像绿油油的毯子铺在田野里。
先生爷识文断字,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按辈分叫爷,实际上并不老)。那时,他教我们三年级语文、数学、常识、美术、音乐等,一个人几乎全包了。敞开的窗户外面,春风浩荡,先生爷扯着大嗓门,用蹩脚的普通话带着我们朗读范文:“春天来了……你瞧,那小草刚露尖尖角,远看淡淡的,走近了,却似有似无。俯下身子仔细看,哦,那在春风中探出脑袋摇曳的,该是蒲公英、荠菜、车前草等,三两片叶子,或鹅黄,或盈绿……没过几日,铺天盖地密密匝匝,满地都是……”一口醋溜普通话惹得我们捂着嘴巴偷笑。
放学后,先生爷夹着书从教室出来,一边走,一边大声说,甭贪玩了,到地里挖些野菜回去,让你娘做成菜团,拌上五香料,比啃干馍好吃多了。
先生爷说得很对。小时候,挖野菜是孩子们的一大乐事。放学后,一个个小跑着跟在大人后面,臂弯挎着柳条筐,像刚出窝的燕子。年纪小的,大人得一遍遍叮咛,这是婆婆丁,那是荠荠菜,旁边的是叫马齿苋,叶子偏圆的,是酸酸菜……这是乡下孩子对于大地最早的认知,也是最简单的植物学、最朴素的自然课。野菜喂养了乡人,他们的骨子深处藏有草木和泥土的品质,比如生生不息、敦厚温良、清新质朴。
在众多的野菜里,最好吃的,莫过于荠菜了。荠菜属于耐寒植物,扒着地生长。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挖荠菜,回来的路上,若是碰上先生爷,会被挡住去路,对着筐子里的荠菜说教一番:《救荒本草》记载荠菜在灾荒之年是代粮充饥之物,贫穷之人视其为宝。《本草纲目》曰,荠生济济,故谓之荠。小小荠菜能济世济人济苍生,功莫大焉。
先生爷的话不无道理。就拿我家来说,春天里,母亲下地回来时,顺便会挖一大把荠菜,摘洗干净后下到锅里,顿时,面条碗里点缀上几片翠绿的荠菜,让人食欲大增。
荠菜的吃法很多,可以凉拌、煮汤,可以包荠菜饺子、烙荠菜馍、擀荠菜面,这些都是青黄不接的贫瘠岁月里节约粮食的做法,起初觉得好吃,可吃多了、吃久了,就有些见不得了,甚至看着碗里的荠菜生厌,继而发愁。那个时候,好想一筷子从碗底挑上来的,多几根长长的面条啊。
苏轼云: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相比之下,我最爱喝荠菜豆腐汤。做法很简单,豆腐切小块,荠菜洗净、沥水,干香菇发泡、切条。锅水烧开,放入豆腐、香菇,入盐,轻搅,至沸,加荠菜叶,再用小半勺淀粉勾芡,淋几滴芝麻油即好,入口鲜美。
村里的八爷最喜的婆婆丁,墙角、塄坎、河边、沟壑,随处可见,叶子呈齿状,味道略苦,可蘸酱生吃,也可以略焯水后,入凉水浸泡,攥干后与辣椒丝、蒜片一起素拌,淋香油,味苦却清新。
每年春天,八爷家的窗台上、房檐台、墙角处,晒了很多婆婆丁。那时我还小,并不知晓婆婆丁的药性,倒是很喜欢挎着篮子唱那句“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更喜欢吹婆婆丁生出的绒絮,丝丝浅浅的白絮,轻轻地四下飘散。在初中的植物课上,才知道了婆婆丁能祛除热毒、黄疸、咽痛、肺痈等。
清明前后,榆树开花了,一嘟噜一嘟噜缀满了枝丫,我们叫它榆钱儿,因其形圆薄如钱币。一到放学时间,小伙伴们三三两两去摘榆钱。在树下,我们先倒空书包,之后爬树,骑在树枝上,一只手扳着树枝,另一只手大把地捋,嘴也不闲着,直到将书包捋满了,肚子也填饱了。
榆钱不但可以生吃,还可以做榆钱饭、榆钱粥,或蒸或煮,都是美味。我最喜欢吃榆钱窝窝,将榆钱洗净,同面和在一起,做成窝窝,上锅蒸熟,面粉的清香、榆钱的野味,浑然一体,香甜可口。祖母将榆钱焯一下,佐以葱花油盐,拌匀,烙成薄饼,裹上蒜泥、或放少许辣椒,吃起来外焦里嫩,香味四溢。木匠三叔关注的是榆树的材质,是农家盖房子的檩条;榆树板材花纹好看,是做家具的材料;树皮是天然粘合剂;就连剩下的余料,他也不浪费,做成一根根擀面杖,分给东家一个、西家一个。
还有一种叫小根蒜,也称薤根。茎叶细长碧绿,如细葱一般,根茎处有结,形如蒜头,食之蒜味。可蘸酱生食,辣味甚浓;也可入醋腌制,味道鲜辣,令人食欲大增。
早年初春,小根蒜实是饭桌上一道上好的美味,母亲顿顿将其凉拌,作为早晚搭配各种粥的主菜。后来,读的书多了,知其乃一味药,能抗菌消炎助消化,若将小根蒜与一些中药搭配使用,还能治疗多种疾病。
婆婆家地处咸阳北塬,沟壑纵深,适合小根蒜的生长。春秋两季回老家,总会看到婆婆的窗台上、院子里晾晒了好多小根蒜,白杆,白根,像胡须一样。婆婆说,果园里,河沟里,到处都是,挖回来的凉拌可吃,剩下的晒干,30多元一斤,有专人上门收购。
上周末,朋友去西山游玩,回来送我很多荠菜,择洗后包了饺子,是久违的、熟稔的味道。又一日,开饭店的朋友电话相约,说有香椿野菜,让几个儿时伙伴前去品尝。入口味道鲜香。归来总念及,想再去品时,曰早长老了,吃不得了。不觉感慨:原来,这根植于心的味蕾,任时光老去,亦还是有最初的欢喜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森)4月22日上午,市委副书记陈波到市区调研档案工作。陈波到渭城区档案馆和市档案馆,仔细听取介绍,实地察看馆库...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