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沅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秦都区有这么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携手逆行,以不同的身份共同护航生命,用责任和担当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丈夫杨伟是秦都区渭滨街道党工委组织员,当他接到单位通知后,第一时间在防控一线成立1个临时党委和18个临时党支部,32个党员志愿服务队和365名党员迅速集结。
他所包抓的“又一程”小区率先在全区实行“爱心门禁卡”“工作出入卡”管理,为居民筑起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安全“防护墙”。“这个楼栋必须安排2名党员志愿者包抓。”“这户居家隔离的要组织党员上门服务。”“这个稿件需要重新修改。”“这样管理不行,群众的买菜难问题必须解决。”一系列工作细致了再细致。他和社区一起又率先在小区内设立便民蔬菜服务点,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买到惠民菜和急需的生活用品,号召居民通过小区微信群点单,党员干部又变为“代购员”送货上门。
妻子王瑜是秦都区西兰路街道党政办主任。面对疫情,她和丈夫的第一反应就是“党组织考验我们的时候来了”。她身兼宣传员、协调员、组织员、调度员、战斗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疫情不止,战斗不息”,这是王瑜给自己定下的要求和原则。作为党政办主任,她主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每天近200个接听电话,使她的手机成为最繁忙的“热线”。“这个稿件我来写。”“这个先进事迹及时报道出去。”她主动分担,带领组办同志及时、准确地撰写、编辑、报道全办疫情防控工作动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然而,辛苦工作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王瑜的父母年龄大了,平时她隔三差五回家照顾父母,疫情以来,她仅仅只去了一次。每次进门放下生活物品、简单叮嘱了几句就匆匆走了。
疫情发生以来,这对街办伉俪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各尽其责,共同抗“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护航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白东祥)4月22日,在第51个地球日来临之际,市自然资源局秦都分局党支部联合分局有关科室,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一系列“4·...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