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咸阳讯(记者 王斌 摄影 王彬)“谢谢老师和两位叔叔!”3月31日,看着崭新的平板电脑上浮现出熟悉的班级微信群,先天失聪的14岁小孙用并不标准的话表达着谢意,学校老师和两位爱心人士心头瞬间升起一股暖流。
据了解,14岁的小孙家住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街办严小村,在家中5个孩子里他排行老三。由于先天失聪导致语言障碍,小孙一直在特殊学校通过手语学习。
一家有5个孩子,孩子的母亲又患病,家庭重担都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为小孙做手术。2018年,在政府的爱心资助下,小孙成功做了人工耳蜗手术,当年小孙便进入咸阳康复教育学校就读。
“学校使用的教材和普通学校一样,所以之前通过手语学习的小孙需要从一年级读起。孩子其实很聪明,写字学习很认真,画画也不错。”咸阳康复教育学校老师侯君介绍,进入康复教育学校以后,小孙学习进度很快,已经可以和其他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孙所在的学校通过班级微信群进行网络教学,班主任反馈说,每次布置的作业小孙都能完成,但就是有时候交作业会晚一点。老师联系家长后才得知,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孙家5个孩子只能通过父亲的手机轮流上网课,所以小孙有时候有些跟不上学习进程。
得知这一情况,学校购买了平板电脑,爱心人士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侯君老师和爱心人士李峰、黄彬一起来看看孩子。在老师耐心指导下,小孙迅速学会使用平板电脑。
在小孙家简陋却干净的客厅中一处显眼的位置放着一个书写板,上面有父亲抄写的唐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小孙用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认真地给老师朗诵这首诗,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白桦记者崔亦馨)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政系统多措并举,通过提前预判风险,全面排查摸底,服务覆盖到位、精准分类施策,充分发挥...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