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咸阳新闻 > 正文

没有暖气空调,古代人们如何御寒?

来源:黄海晨报 2019-01-17 09:25   https://www.yybnet.net/

现在正是冬天,寒流给人们带来寒冷,也给生活带来不便,尤其是在古代。那时贫富分化明显,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很好的御寒条件。我们不禁会想,瑟瑟寒风中,在科技及御寒设备都不太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呢?

火墙、地暖古已有之

秦朝时,在贵族家里和皇宫内出现了“壁炉”和“火墙”。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了三座壁炉,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第三座则接近最大的一室,应该是皇帝专用的。壁炉主要是烧炭来御寒,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避免炭烟中毒。另外在秦兴乐宫遗址中还发现了火墙的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墙的内侧,与灶相连通,已经具备了火炕、暖气的雏形。

明清宫殿的墙壁中,砌有空心的“夹墙”,也就是俗称的“火墙”。墙下面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在殿外的廊檐底下。在炭口点火后,热气就会顺着整个夹墙瞬间提升屋内的温度。

地暖可谓近年来取暖界的“新贵”,但地暖技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地暖或始于魏晋时期。吉林省通化市发掘出的三座魏晋住宅遗址中,发现了火炕的遗迹。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曾描述过河北的地暖。当时,观鸡寺大堂的房基是石头做的,房基内部连通,从侧面屋外点火,热气往石头房基里流,大堂里就暖和了。

明清的紫禁城采用的也是这个办法。坤宁宫东暖阁,殿外廊下设有两个一人多深的炉坑,在这里烧炭。随着炭的燃烧,火气可以传遍烟道及其上的房间。

富人用花椒造“温室”

说起调节室内温度,现代人通常采用的设备是空调,殊不知,古人也有办法去调节室内温度。

在秦汉时,冬天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已出现,时称“温调房”。东汉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朝堂承东,温调延北”一语中的“温调”,说的就是这种温调房。当时一般贵族家庭都有这样的房间,皇家当然更不例外。皇家的温调房空间更大更高级,被称为“温调殿”。

是什么使得房间具有保暖功能的呢?有一种说法是“以椒为泥涂室”。《汉宫仪》上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可见,当时花椒被视为一种防寒保暖的材料,捣碎和泥,制成墙壁保温层。椒房殿的墙壁还挂有锦绣壁毯,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在这样的房间里生活,冬天自然不会感觉寒冷。这种奢华的保暖建筑方法,也被后人效仿。据《世说新语》载,西晋全国首富石崇便“以椒为泥涂室”。

当然,在古代贫富分化明显,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很好的御寒条件,生活条件不比皇宫贵族的贫苦百姓,也有一些保暖御寒的办法,穿纸衣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纸衣大家可能会疑惑,纸做的衣服怎么取暖?其实这对于当时一些贫苦百姓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南北朝开始制纸衣,唐宋时期,制纸衣、穿纸衣更为流行。由于战乱,加之官府横行暴敛,人们缺衣少食,只好以纸为衣,渐渐地,贫民用纸衣蔽体,士大夫出行也有穿纸衣的。

唐代用麻纸,纤维强度高,抗老化,防蛀虫;宋代用树皮纸,拉力强,耐磨。还有为加强御寒效果而特意加厚的纸衣,称为“纸裘”,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揉皱之后不但耐穿,还可以抵挡风寒,透气性也相对较好,加上造价便宜,是贫民士子出门的必备之物。

“汤婆子”陪伴睡到明

建筑取暖是比较高效的取暖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室内暖和,但还需要一些灵活多样的设备来辅助取暖。

常见的设备有火盆,又叫“神仙炉”,是一款具有地方特色的取暖设备。据史料记载,火盆起源于黑龙江,传到今天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火盆的形状以圆形为主,大小不一,直径大多五六十厘米,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图案。

除了火盆,还有一些个人用的取暖设备,比如手炉和足炉。手炉多为铜制,是旧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形制如小瓜大小,可随手提动,比较方便。且古代人宽袖大袍,手炉可置于袖中或藏在怀中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手炉在明清最盛行,清末以后逐渐衰落。

说起足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汤婆子”很多人就知道是什么了。足炉在宋代就已出现,和现在热水袋的功能大同小异,装满热水后放置在被窝里以提高温度。

足炉是一种铜质或瓷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足炉有铜质、锡质、陶瓷等多种材质,一般为南瓜形状,小口。灌足水的“汤婆子”旋好盖子,再塞到一个相似大小的布袋中放在被窝里,这样晚上睡觉便十分暖和。

这样小小一件取暖用品曾被许多诗人赞颂过。黄庭坚《戏咏暖足瓶》诗云:“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明瞿佑《汤婆》诗:“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据《解放日报》)

新闻推荐

当好铁腕治霾尖兵

(上接A1版)多措“控车”,严控机动车污染。建成机动车污染控制中心,环保检测机构实现与省、市联网,并与市机动车污染监控平台视...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没有暖气空调,古代人们如何御寒?)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